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之最强争锋-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城外,甘宁追上来,问:“主公,天下之大,我等先去何处?”

  “出房陵,至襄阳,看过我的小贤弟诸葛孔明之后,便纵马东南,直奔曲阿也。”

  “曲阿?”黄忠惊道,“此去路途少说两三千里,主公何故前往那么远的地方?”

  刘瑁道:“自然为寻访将佐良才。”

  “欲寻何人?”

  “不消多问,到了便知。”刘瑁道。

  众人不知刘瑁如何得知,暂时也不便多问,只管纵马跟上。

  在刘瑁怀中,经过一个冬天的详细谋划,早已画出一张路线图来。

  此番前往,便是奔着这天下的精英而来。

  关于招揽武将,刘瑁对照毛批三国二十四名将诗,将其中之人分做三类。

  第一类,不可招降,果断排除者;第二类,将来或能招降,然此行几乎不可能者;第三类,此行最可能招降者。

  第一类,刘瑁已然排除吕布、典韦、关羽、张飞、孙策、夏侯惇、夏侯渊,当然邓艾和姜维尚未出生,就更不用说了。

  吕布,乃天下武将第一人,当之无愧。只是这个张飞口中的“三姓家奴”,毫无信义,若其在侧,随时可能被咬,故而难以用之,果断放弃招降之心。将来根据局势,可以考虑利用。

  不过刘瑁觉得,多半要和吕布成为敌手,毕竟他心里还惦记着那个千娇百媚的貂蝉呢。

  典韦此时已入曹操帐下,除非将曹操被他打败,不然难以令其相投,暂时无需考虑。

  关羽、张飞已归刘备,兄弟情义深重,无需费劲。

  孙策已经离开袁术,回江东创业,并且已和周瑜相会,帐下文有鲁肃、张昭、张纮,武有程普、黄盖、韩当等,此注定为敌手,而不可招降也。

  夏侯惇、夏侯渊乃曹操宗族之人,自然亦无法招降。

  二十四将之中,以上不用考虑。

  第二类,未来或能招降,却在一年左右不好招降的便是马超、张辽、张郃、庞德、张绣、文丑、严颜。

  马腾、马超父子,手下兵强将猛,和凉州韩遂称雄西北。两股势力发生摩擦,当在兴平三年(公元196年)之后。

  只有到那时,刘瑁以为方有机会招降马氏父子,此前这父子两个兵威正胜,急切之间,难以招降。

  庞德在马腾、马超帐下,自然一样。

  张辽在吕布帐下,且有忠义之名,此去即便相遇,恐一时难以为其言语所动,不好招降。

  张郃与颜良、文丑一般,此时皆在袁绍帐下。

  袁绍正盘踞在冀、青、幽、并四州,兵强马壮,傲视群雄,此等之时,要挖其墙角,恐非易事。

  至于张绣,此时应跟随其叔父张济屯兵弘农。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董卓被王允、吕布密谋诛杀,因王允不赦董卓部曲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人遂采用贾诩之计,反攻长安。

  六月初一,长安失陷。九月,献帝拜李傕为车骑将军、开府,兼司隶校尉、假节,封池阳侯;郭汜为后将军,封美阳侯;樊稠为右将军,封万年侯;张济任镇东将军,封平阳侯。并由李傕、郭汜、樊稠掌管朝政,张济因为力量最弱,遂外出屯驻弘农。

  直到公元196年,张济因军中缺粮,出兵荆州刘表处掠夺,攻打南阳郡之穰城,中流矢而死,张绣方才接管其部曲,屯驻宛城,与刘表结盟。

  故而张绣急切之间,亦无法考虑。

  第三类便是最可能招降者。黄忠、甘宁、魏延已经在其帐下,其余赵云、许褚、太史慈、徐晃、周泰最有可能。

  赵云应在常山真定为其兄长守孝,许褚当在汝南聚壮丁抵挡葛坡贼,太史慈应在南下投奔刘繇的路上,徐晃随从杨奉在护送汉献帝东归的途中。

  至于周泰,定然和蒋钦还在扬子江中做强盗,劫掠为生呢……


第114章 万里谋划


  关于谋士,刘瑁自然也有所盘点,然此行值得他诚心求取的人实在为数不多。

  细数起来,不过寥寥十数人而已。

  刘瑁早将名单列入绢帛之上,其名为:

  排名第一者荀彧,排名第二者周瑜,排名第三者乃为诸葛亮,排名第四者陆逊,排名第五者鲁肃,排名第六者荀攸,排名第七者郭嘉,排名第八者法正,排名第九者贾诩,排名第十者司马懿,排名第十一者庞统,排名第十二者徐庶,排名第十三者沮授,排名第十四者程昱,排名第十五者钟繇。

  十五名之后,多有勇武与智谋兼备之士,然但从智谋来说,已不足论也。

  如东吴之吕蒙,勇多于谋,实乃周瑜、鲁肃、陆逊成就其功。

  再如姜维,虽有些许计谋,然终究是武将一途,多有战败,难称谋士。

  又如张昭、张纮之流,皆儒生也,胸中实无济世之才,口中皆是腐儒之论,俱不能称为谋士。

  最后如司马徽、庞德公、崔州平、石广元之流,不过山野隐士耳,神龙见首不见尾,貌似神妙莫测,其实不足道哉。

  如有机会,令其出山,当然亦可授予官至,助其成就大业。

  然抡起经国济世之术,这些人便不能为也。

  如此看来,天下可用之谋士,不过寥寥十数人而已。

  然十五人之中,荀彧已为曹操帐下第一谋士,程昱也已入曹操帐中,急切之间,难以招之。

  周瑜与孙策亲如兄弟,鲁肃已入孙策帐下,皆不可招也。

  诸葛亮、庞统、陆逊尚且年少,此时不足用。

  荀攸、法正已为其谋士。

  贾诩此时应尚在李傕、郭汜帐下,在长安谋划,此时不可招降,最有可能招降之日,应是进攻张绣之时。

  沮授在袁绍帐下,急切不可图之。

  钟繇此时应在长安为官,后不久,钟繇将与尚书郎韩斌共同谋划献帝出逃之事。

  如此看来,此去可求之谋士不过四人,乃为颍川阳翟人郭嘉、河内温县人司马懿、颍川长社人徐庶、颍川长社人钟繇。

  若是运气好的话,遇到贾诩,并且招如麾下,也不是不可能。

  刘瑁根据此行最可能招揽到的文臣武将,确定了此次巡游路线。

  大致方向为,出汉中房陵,南下襄阳,寻找徐庶,顺道探看诸葛亮小兄弟,以加深感情。

  当然若是能够遇到他的那个红粉知己月儿妹妹,自然更好。

  根据时间推算,而后当可直下江东,过庐江皖城,直奔曲阿刘繇处,与太史慈结交,并想法招揽。

  当然顺道还可以将周泰、蒋钦捉了,纳入麾下。

  之后取道西北,向汝、颍之地进发,会会许褚。

  许褚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曹操占领淮、汝,许褚方才遣众归顺曹操。

  如此算来,眼下许褚定在汝南一带,聚集好汉及宗族乡勇,抵挡葛坡贼呢。

  这中间时间充足,若有机会,刘瑁当再过庐江皖城,盘桓数日,访谈大乔、小乔,自然是好。

  若得许褚,继续北上,至颍川阳翟,求贤访问郭嘉。

  若一切顺利,时间允许,可东向徐州,拜会刘备兄弟三人和那“三姓家奴”吕布,顺便见一见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

  遂不能立即将貂蝉抢了去,见一面,也足慰平生也。

  而后取道北上,直插常山真定,寻访赵云,想方设法将赵云纳入麾下。

  大事即成,回马河内,寻访司马懿。

  当然这一切皆要在汉献帝到达洛阳之前完成,因他要带领属下,于路救驾,迎献帝入汉中,奉天子以令诸侯也。

  事若能成,自然钟繇已在其麾下矣。

  虽然刘瑁此番谋划,不过是想象中事,然他既然了解这汉末大舞台上的人物与事件,自然可以事事抢得先机,可谓一切皆在掌握之中,如此,顺利完成,并非不可能也。

  众人踏马而行,每日纵马疾行二百余里,三日后,众人到达房陵。

  稍作歇息,便南下襄阳。

  这般狂奔,那凤儿果然撑持不住。

  然刘瑁有言在先,并不敢直言,只得暗中忧伤垂泪。

  刘瑁气她曾向吴氏告密张玉兰之事,遂吴氏并未生气,然这也说明这吴凤乃是吴氏心腹之人。

  既然单独跟他出来,他岂可不好好折腾她一翻?

  故而刘瑁不管她许多,只管疯狂前行。

  那甘宁遂不说辛苦,只是于路不见酒店肉店,急得哇哇乱叫,不免生出烂言来。

  “主公,莫非汉升兄、文长兄弟于我皆不堪大将耶?荀公达、法孝直之辈尚不足以称世之谋士?为何还要如此辛苦,跑来这里求贤?”

  黄忠、魏延亦有同感。

  刘瑁遂道:“值此乱世,天下争雄,所依者不过智谋之士、勇猛之将也。我大汉天下,虽纵横万里,人才济济,然堪称大才猛将者,寥若晨星也。若我等不能预先取之,必为他人所取;若为他人所取,将来必定与我等为敌,此乃一正一负之功也。此等兴衰存亡之大事,焉能轻视之?勿要说辛苦,便是让我挨上几刀,又有何不可?”

  众人见刘瑁如此说法,皆拱手领诺。

  黄忠又道:“主公此行,是否路线已定?”

  “是。”刘瑁道。

  “何以知大贤猛将所在?”

  刘瑁哂笑道:“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也,将来定会让尔等知之。”

  众人以为刘瑁故作神秘,皆笑而不问。

  魏延又问:“主公以为天下之人,何为才也?”

  刘瑁寻思片刻,应道:“有力而无谋者,可为武将;有谋而无力者,可为谋士;有谋又有力者,方能屹立于群雄之列,此皆为有才。”

  “那无力又无谋者,为何人?”刘云问。

  “百姓也,又何必问?”刘瑁道。

  吴凤气喘吁吁,反诘道:“主公此言,是以天下百姓不足道耶?”

  “吾并无此意。”刘瑁道,“吾闻古语有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以此思危,则危将焉而不至矣。’故而,力不强而谋不深者,在于天下芸芸众生皆是也。我汉室衰落至此,纠其端起,岂非出于黄巾耶?黄巾者,非全是盗贼,亦即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之穷苦百姓也。百姓不能安居乐业,反要揭竿而起,非百姓之过,皆因桓、灵以来,外戚专权,宦官乱政,朝廷昏昧,吏治腐败,百姓实无活路也。如此,百姓非不足道,真乃万世之根本也!故圣人有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愿吾等谨记也!……”


第115章 襄阳隐者


  刘瑁一翻言论,听得众位武将眼冒红心,敬佩之致。

  众人自房陵转向东南,不三日,到得襄阳地界。

  刘瑁只教众人休要进城,但于路询问百姓,只问卧龙岗便是。

  刘瑁心知,诸葛玄应在公元197年去世,想必应是在那之后,诸葛亮一家,方才隐居于卧龙岗。

  他此番寻访前往,是提前找到地方,也是期望能够在此大贤聚集之地,遇到一两个贤人,能够为其所用。

  按照农人所指,几人寻路进山,向卧龙岗前进。

  行了一日,并不见卧龙岗所在,且天色向晚,斜阳落山,倦鸟归林,黄忠建议,不如先早个地方歇了,明日再寻。

  刘瑁虽然同意,然则山林之中,哪里寻得出山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