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夜晚上本来是要开家宴的,不过现在荀家三兄弟来了,那家宴只好变成了会客宴。只不过高夜眼看着这三个名门子弟,吃的如同饿了三天的流浪汉一样,不由得笑了出来。三个人里面也就只有荀衍还有着君子之风,虽然吃的是一口接着一口,不过还是在百忙之中,注意了一下自己的仪表。至于荀谌和荀彧,已经顾不上那么多了,饭菜太好吃,多吃点才是正理啊。

    当荀彧喝了一口酒的时候,正撞上高夜略带笑意的目光,顿时小脸一红,今天自己吃的好像有点太忘我,礼仪什么的好像没记着多少。不过高夜也没有说什么,只是举起了自己的酒杯,向着荀彧遥遥相敬。荀彧自然是一口饮尽了杯中酒,向高夜回礼。自己本来在开宴之前,就和郭嘉相谈甚欢,甚至越聊越觉得高夜说的没错,这个郭嘉绝对是一个奇才,虽然说话的方式有一些放荡不羁,可是每每都能切中要害,有时候有些论点更令人耳目一新。

    至于旁边的赵云、张辽、高顺等人,要么是武将,要么是小孩子,虽然赵云、张辽两人谈吐不凡,可是和郭嘉一比可就差得远了。在知道了郭嘉是高夜的亲师弟之后,他们就明白了众人之间的学问差距如此大的原因。这个时代虽然收徒讲学不像唐宋以后那么严格,但总还是会对自己的徒弟和其他听学的人有一些区别对待的。更何况郭嘉是跟着高夜的师父学习过的人,其他人可没有这种经历,就算高夜现在才智卓绝,那也是说明他的师父教导有方啊,这样的大师教过的徒弟,比只跟高夜学习过的两个孩子强很多,也没什么难以理解的。

    可是在这饭菜一上来,自己真的被惊讶到了,因为自己从未见识过这样的饭菜,平日里自己吃的东西,基本上就是煮一煮,然后就着米、面等粮食一起吃,如此色泽鲜艳,香味扑鼻的饭菜,自己当真是没有见过。一吃起来,更是觉得美味异常,哪里还停的下来,没想到倒让高夜看了笑话。

    对此事还在耿耿于怀的荀彧,在见到高夜的藏书之后,当真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他作为世家子弟,自然知道书籍在这个时代是多么的珍贵和重要。自家号称藏书千卷,其实只有八百余卷,可是八百余卷能有多少内容呢?一本《论语》就足足有三十卷竹简,藏书千卷,其实真没多少东西。

    再看高夜这里,所有的书都是纸质的,粗略一数,足足有三十余箱,一部论语不过轻飘飘的二十张纸,这一百多个大箱子,真不知道藏书究竟有多少。只是他们不知道,这里的书本不过高夜藏书的三分之一罢了,那些高深的后世学问,高夜可没有直接拿出来,尤其高夜知道荀谌后来是袁绍的谋主,现在让他学会了那么多的后世典籍,岂不是白白给自己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

    不过即使这样,一股浓重的欣喜之意,蔓延在了荀家三个兄弟的心中。本来荀衍在当时听到自己的叔叔要高夜同意自己等人可以来这里借阅图书的时候,心中还蛮不以为意,自己藏书千卷,高夜一个地处五原,边陲小镇的人,能有多少藏书呢?如今看来,还是自己的叔叔有远见,这么多的书,尤其是这么多的纸质书籍,其内容之丰富,可见一斑啊。

    “三位贤兄,我既然答应了慈明公,让你荀家子弟借阅图书,自然不会言而无信,这些图书你们想看,便借去看就是了,就算想抄录下来,我也没什么意见,只有一点,这里的藏书大都是孤本,记得还我就好。每次每人最多借两本,还了一本才能借下一本。”高夜直怕他们三个一次把自己的藏书都搬到荀家去,要是这样,估计过不了三个月,自家的藏书就全变成荀家的藏书了。

    “自然,自然。”三个正在翻书的人,哪里还管的上那么多,不就是还么,自己本来也没打算不还啊,而且你还同意让我们抄录,那就好了,自己等人多抄抄写写也就是了,等我们抄完,那还不是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么?就是一次只能借两本有点少,才开了一个箱子,我想借的书就有十几本,不过看到高夜幽怨的目光,三个人还是不约而同的同意了高夜的提议,两本就两本吧,拿回家抄下来就是了,反正有的是时间,足够自己把这些书都借遍的。

    从这之后,这三个人加上荀悦,十天半个月的就要来归还旧书,再借两本新书,直把高夜烦得要死,看来自己的藏书,大半要流入荀家了。

    不过高夜现在要烦恼的,不单单是借书这件事,大寒已经过去了许多时日,马上就要立春了,农耕的准备工作,才是高夜现在的重中之重。对此,高夜从刚刚来到颍川,就有着一些想法。如今自己手上有着大量的荒田,同时有着大批的劳动力,此时不屯田,更待何时?

    说道屯田,最出名的要数曹操了吧,他自平定兖州,收复黄巾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屯田,枣祗、韩浩在许昌附近开始屯田,这一举措不但极大的缓解了曹操的粮食压力,还使得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得以缓和,此法虽然不是曹操发明的,但曹操却可以说是历史上因屯田而受益最大的人。

    高夜此时自然也要效仿曹操,进行屯田,若非如此,自己手里的田土和劳力早就发卖了,还至于如此苦心算计这帮世家么?说到底自己是外来的,如果不能在颍川培养起自己的势力,最终只能做一个任由世家摆布的傀儡。由于自己有蔡邕的这层关系,再加上薄有微名,因此才到颍川,自己就收获了蔡邕的两个好友钟繇和荀爽的善意。像他们这样的世家,如果和你为敌,基本上在颍川,高夜就真的是寸步难行了,好在现在自己和他们还在蜜月期,屯田这一举措早早和钟繇、荀爽打过了招呼,他们自然不会在意,陈纪那边有荀爽的说项,自然也没什么问题。比起田土,他们三家更在意的是高夜的藏书。

    现在的高夜,有赵云等人带来了十万石粮草,根本不再为粮食的问题而发愁,现在他要考虑的,是如何安排好这几万黄巾人众。各县城的县令也接到了高夜的命令,让各县的都尉带人,安排各县牢中关押的黄巾开始屯田,随着命令而去的,不但有粮食,还有各种屯田制度,要他们遵行,绝不能因为黄巾曾是叛匪,就不把他们当人看。至于自己这郡城大牢里,这最大的一批黄巾,自己已经有了充足的打算,让九成的人手去屯田,剩下的人里面,还要分出一两百人,去给自己修宅子,最后剩下的这一部分人手,也好扩建一下颍阴城嘛。

    高夜还让自己的木匠,抓紧赶工,至少要在清明前后赶制出五百架曲辕犁,以方便耕地播种。好在自己有公输言这个木匠大家,并着二十几个木匠在,三个月的时间赶制这五百家曲辕犁,也算是勉强行得通。

    高夜专门挑了立春这个日子,把自己的决定当众宣布了出来。那些关在牢里的黄巾,其实早就对自己的生活失去了希望,酷吏盘剥,再加上天灾,连饭都吃不上了,这才跟着大贤良师造反,可惜造反失败了,自己等人的命运,除了死还能有什么?那些狱卒每次给送饭的时候不也说:“好好吃吧,你们也没几顿好吃的了。”

    这些本来等着被砍头的黄巾,在听了太守下达的命令之后,无不感激涕零,多好的太守啊,不但不要自己的命,还让大家去种田!虽然到了秋末粮食要上缴八成,可是这一年里官府他管吃管住啊!颍川现在什么情况,做为颍川的农夫怎么可能不知道,田地荒芜,若是放了我们去自生自灭,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估计活不到一个月就都得饿死。

    至于郭玉等世家,则在下面恨得牙根都痒痒。好一个高夜,好一个屯田,这么多的荒地,这么多的劳力,本来都该是我们的,现在倒好,成了你高夜的私产!虽然你没这么说,你告诉所有人这些粮食、物产都归官府所有,可你做为颍川太守,官府所有和你高夜所有又有什么区别?

    都怪那个坏了我们大事的世家,要是高夜一开始没有那些个粮食撑着,这些人和土地早就是自己家的东西了,何至于像现在,付出了那么多,却没多少回报,只是,究竟是谁坏了我们的好事?

    郭玉这样想,其他世家自然也这样想,只不过其他人心里所想的却还有一点和郭玉不同,因为他们觉得,能干出这种事的,恐怕是郭玉的可能性更大一点。郭玉做为颍川郡丞,是颍川郡的二把手,高夜这种初来乍到的人,不得讨好讨好他?况且所有关于高夜的信息,都是郭玉传来的,如果真的有人动了什么手脚,只怕郭玉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郭玉还在自己的心里大骂着高夜,只是他不知道的是,自己已经上了其他世家的黑名单了。
………………………………

第九章 颍川郭氏

    虽然高夜每日里都忙着屯田的事情,但他还是没有忘了抽时间去拜会一下钟繇和荀爽,对于这两个在自己一进颍川,就给予了很大善意的家族,表达一下自己内心的感激之情,也是十分必要的。自从来了颍川,陈家和郭家自己一直没有去,因此拜访这两大家族,在高夜把屯田的事情基本安排妥当之后,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屯田那边的事情,高夜基本不怎么操心,这种事情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合适的领导者,比如荀彧就很不错,做为自己的长史,让他带着百姓屯田,再合适不过了。一个能做到尚书令的牛人,屯田这点事,还能难的住他?再把自己在五原教导的那帮小鬼们往荀彧那一丢,高夜对种田的事情就基本不怎么过问了。荀家三兄弟成天从自己这抄书,还不许我把这帮小鬼们交给他荀文若,帮我教导教导他们么?

    至于高夜,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如何能够回复颍川的经济。做为豫州大城,又毗邻洛阳,这么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如果不能成为一个商业中心,那可真亏了高夜从后世带回来的那些见识了。不过现在的自己太穷,这颍川郡要如何发展,还是要从长计议。

    抛开这件事不谈,高夜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去许昌,拜见一下陈家的家主陈纪。现在的许昌,可不是曹操时代的许都,城高池深,住着皇帝和文武百官。现在的许昌不过是颍川下辖的一个小县城罢了,之所以被高夜所重视,也就只是因为陈家世居此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袁隗有意的宣扬,高夜在醉满楼,以一幅字帮曹操和卞氏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已经在颍川开始流传。再加上荀爽得到的那篇《爱莲说》,高夜的字和文采,已经开始被人所津津乐道。因此高夜去拜访钟繇的时候,还被钟繇数落了一顿,说什么自己与你倾心相交,你却藏着掖着,不留下一副墨宝你就要失去我了。吓得高夜只能随便写点什么,没有应景的诗词,只好把当年自己不小心念出来那首“春风满面交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给写了出来,随便讲了讲丁原和自己师父那浓浓的基友情,堪比伯牙子期,这才有了这首诗。

    钟繇得了这首诗,自然很是愉快,不过高夜就纠结了,这要是人人都来问我要诗作,我可怎么办?自己本来就没有什么作诗的天赋,一直都是在背诗,到时候背不出应景的诗词,自己现在这个文采斐然的名声,岂不是大打折扣?

    事实证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