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十年代小田园-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有话要说:  一会儿,再补充一点
  …………………………………
  睡了一觉,补上了~
  …………………………………
  捉虫~,略修~


第88章 新气象
  *
  进入四月上旬之后;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开始了。
  这天,少雨的团场也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场毛毛雨。只不过是刚刚湿了湿地皮,却令职工们很开心。
  在边疆的春天; 植树造林是一件大事。赶上下雨; 更是难得的好机会。这场小雨刚停,不管是连队里,还是学校里都积极行动起来了。
  下午放学后; 每个班级都分到了植树任务。
  班主任黄老师来到班里; 做了分工安排。她让三名同学,掂着柳条筐子去路上捡一点牛粪或者羊屎蛋子; 作为肥料。其余的每四人一组,去操场西边的小树林里; 挖坑植树。
  黎元元带着四人组,随着大部队一起来到了林带里。
  这时候; 那一片空地上,已经用白石灰画好了一个一个的圆圈圈。每个圆圈之间相隔三米左右; 沿着一条一条的直线,整齐地排列着。
  路边上还搁着两只柳条筐子,里面放着一把把小号铁锨。
  黄老师带着队伍; 找到了一(2)的地段。
  她拿着一把铁锨; 站在白圈圈旁边; 大声说道:“同学们,请注意!挖坑时,就比着白石灰画的圈圈来挖; 每个坑的深度要达到一米左右,以能看到下面的黄土为准……”
  说着,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一把铁锨。
  姚龙港同学一马当前,抱着铁锨就开始挖了起来。
  这里是一片沙土地,挖起来倒是不费事。可是一锨一锨地挖下去,挖出来的都是灰沙子,就是看不到黄土。
  四个人一替一换,很快就挖出了半米深,黄土这才露了出来。瞅瞅其他同学挖得更快,就更加卖力起来。
  这时候,学校里的后勤老师拿着一根直尺来测量坑的深度。
  最后,以黄老师挖的那只坑为标准。
  他站在树坑边,用手指着,大声说道:“同学们都注意了,每个坑都要像这个样子,要挖到一米深,否则小树苗栽下去也很难存活……”
  十个树坑,终于挖好了。
  黄老师拿着铁锨,一个一个地检查了一遍。这时候,去路边捡肥料的三位同学,也拎着筐子回来了。负责去学校伙房抬水的几位同学,也用扁担分别抬着大半桶水回来了。
  一切准备就绪,下面就开始种树了。
  首先,要把肥料洒在树坑里,铺上薄薄的一层,接着往里面拌一点黄土,倒一点水进去。让水慢慢地渗下去,再往里面倒一点水。重复个两三次之后,就差不多了。
  接着,班长带着几个同学去后勤处那边,一会儿就领回来了十棵沙枣树苗。这时候的小树苗,只有一米多高,树身和枝条都呈灰绿色,下面带着一蓬树根,看着十分稚嫩。
  黄老师亲自动手,把小树苗一棵一棵放进坑里,让同学用手扶着,各小组就拿着铁锨往里面填土。然后再铺一层肥料,再继续填土。
  十棵小树苗,很快就栽种下去了。
  剩下的时间,就是一点点的浇水。让水顺着树坑慢慢渗透下去,坑里的土很快就塌下去了一层,这样就需要继续填土。重复个两三次之后,最后在树的周围垒出来一个鼓鼓的圆圈,把水圈在里面,看着它慢慢渗透下去。
  这样,植树才算是结束了。
  以后,每隔三天要来给小树苗浇一水,一个星期左右施一次肥。也只有这样,小树苗才能扎根存活下来。
  黎元元参与了整个植树过程。
  她不禁感叹道,在这片沙化土地上能长出绿植来有多不容易?学校周围这一片一片的沙枣林带,就是这么种植出来的。
  还有那些大片的农田,当年可是从盐碱地里一块一块开垦出来的。
  由此可见,第一批创业者付出了怎样的辛苦?
  *
  转眼到了四月中旬,天气越来越暖和了。
  黎元元也换上了一身春装。
  她上身穿着一件灰黄相间的小方格外套,下身是一条同款同色的小方格裤子,里面穿着浅灰色的小毛衣,看着十分洋气。
  这是王妈妈刚做的。
  布料是沪上的奶奶邮寄过来的。那边听说慧珍现在学会裁剪了,就不再找裁缝做单衣了,殊不知这边工作很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去做衣服?
  收到包裹的那天,王慧珍摸着几块布料,冲着老田直瞪眼。
  就是他爱拽,在信里把她吹嘘了一通。这下可好,以后沪上那边不帮忙了,光靠她来给大人孩子们做衣服做鞋子,还不把她给累坏了?
  田根宝一见,呲牙咧嘴地笑了笑。宽慰道:“慧珍啊,以后你只管裁剪,我来蹬缝纫机,这下子总可以了吧?”
  “哼,就你嘴巴会说,你哪有时间啊?一到星期天就下连队了,平时晚上还想出去吹个牛,打个扑克……”王慧珍瞪着眼睛说道。
  黎元元在一旁,看了直笑。
  其实,相对于去年来说,今年连队里宽松多了。
  首先第一条,晚上开会少了,自由活动时间一下增加了不少。职工们的业余生活也丰富起来了。一下班,聚在一起听收音机的,打扑克的,去营部看电影的,还有看小说的。
  真是五花八门,干什么的都有。
  还有,现在电影片子也多了,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能放映一到两场。
  一些文学刊物,也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好些五六十年代的老作品也纷纷解了禁,在职工们中间相互传阅着。
  一本长篇小说,能辗转借给几十个人,都在后面排着队,急火火地等着,还不断地催促着前面的人“快点看,快点看!再不看就没收了哦!”
  另外,连队里还出现了一种新气象,职工们开始订阅期刊杂志了。
  田爸爸从小文书那里订了一份《人民文学》,隔壁孙大江家订了《连环画报》,小龙港家订了《大众电影》等等。
  大家都尽可能地订成不一样的,这样就可以相互传看了。
  当然,不和谐的声音也有。
  四月里,正是孵小鸡、孵小鸭的季节。一群半大孩子,在连队里四处转悠着,大声嚷嚷着“要割资本主义尾巴啦!”
  这是谣言还是真的?
  职工们半信半疑。
  有胆小的,就把家里养的鸡给宰掉吃了。还有想孵小鸡的,也犹豫了,心里拿不定注意究竟是养还是不养?
  田爸爸和王妈妈也有点犹豫。
  本来打算一下孵两窝小鸡,可这个消息却令人感到不安。黎元元见了,就赶紧给上了上劲,她大声说道:“爸爸,不要相信,那都是谣言!”
  于是,田爸爸和王妈妈大着胆子,决定抱两窝小鸡。
  等到五月之后,就孵出来了。
  *
  大人们在忙碌着,黎元元自己搞的“小副业”也颇为顺利。
  那二块三毛钱的稿费已经让田爸爸取回来了。她一转手,又交给了王妈妈,让妈妈买肉吃,把王妈妈高兴得不行。
  元元最喜欢吃肉了。
  看看个子又往上蹿了不少,都快追上小伟波了。比着墙上的横线量了量,都快到一米三了,以后坐火车都要买票了。
  利用课外时间,黎元元把那本《山城少年探案记》修改完了之后,邓萧哥哥已经帮着投到《绿野周刊》编辑部去了,估计到五月份就会有消息。
  这一阵,她又抽空写了一篇传奇小故事,投到了《故事会》。
  她觉得写东西,得一步一来。
  以她现在的体格,先从中短篇入手比较好,以免影响到了身体发育。
  她可是希望自己能长高高的。
  *
  到了四月底,连队里忽然开进来两辆军车。
  从车上下来了一队军人。
  他们穿着草绿色的军装,排着整齐地队伍,住进了连部前面的排房里。连队里提前给他们安排了两大间屋子,靠墙打着一排大通铺,铺着一层厚厚的干稻草。
  部队入驻后,孩子们十分好奇,纷纷上前围观。
  而职工们也议论纷纷的,部队突然开过来,是准备做什么呢?
  因为这段时间,边境形势又紧张起来了,双方又打起了嘴巴官司。从收音机和大喇叭里,时不时都能听到国际新闻,在嗷嗷叫着。
  很快,大家就发现这是一队工程兵。每天早晨扛着仪器设备,去支渠水闸那边干活,到太阳落山后才回来。后来有小道消息说,要在那里修一个高高的三角架。
  黎元元也很好奇。
  这边距离边境虽然不算太远,可修这么一个设施是做什么用的?她还跟着小哥哥们,特地跑到排房后面,趴在后窗户上,朝里面瞅了瞅。
  只见大通铺上,军绿色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的,就像用刀切出来的一样,有棱有角。
  可其他的,倒没什么特别的。
  邓萧听说后,就更来劲了。
  他干脆骑着自行车,驮着元元跑到近前去围观了一下。那里正在施工,刚挖了一个大土坑,暂时还看不出什么名堂来。
  黎元元看到堆放在一边的铁架子,隐隐感觉可能是某种通讯设施。
  因为和后世的基站实在是太像了。
  在回来的路上,萧哥哥在前面骑着,她坐在后座上,频频回头张望着。
  高高的青色大堤,横亘在那里。
  干道两旁的柳树林子,已是绿绿的一片,透着浓浓的春意。
  再过两天,“五一”节就要来到了。
  夏天也就不远了。


第89章 三角架
  *
  “五一”劳动节前夕; 营部在学校大礼堂里召开了一场批。斗会。
  这是多年的惯例,每逢重大节日场部就要把劳改犯提溜出来,在各营巡游示众。
  那时候; 劳改犯们一个一个站在台上; 脖子上都挂着一个纸牌子,写着所犯下的罪名,从而对潜在的犯罪分子起到一种震慑作用。
  今年; 自然也不例外。
  “劳改犯出来了; 快去看劳改犯啊!”中午休息时,有同学去围观后; 兴冲冲地跑回班里报信。黎元元也随着同学们去了瞅一眼。
  在大礼堂外,她第一次见到劳改犯。
  只见一队犯人; 正排着队伍去上厕所,旁边有看管人员手持武器看管着。这些人都剃着光光头; 身上穿着黑衣服和黑裤子,背上缝着一块白布; 上面印着他们的编号。可奇怪的是,在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任何沮丧的神情,个别人的嘴角甚至还透着一丝笑意。;
  黎元元心说; 估计这些人早已经疲沓了; 甚至为能出来透透气而感到高兴。
  对劳改犯,后世是陌生的。
  但历史经验告诉后人,劳动改造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唯有吃过苦受过累; 才能让人真正地产生畏惧之心。这也是对罪犯最好的惩罚之一。
  以往,一到过节前后,就会严打一批。
  这个传统保持了很多年,直到后来才被取消了。
  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也小了许多。
  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
  这天下午放学后。
  学校腰鼓队在大操场上,开始了带鼓训练。
  当腰鼓“方阵”在大操场出现时,立马吸引了很多学生前来围观。一时间,操场上鼓声喧天,鼓穗飘扬。
  红色的腰鼓,飞扬的鼓穗,看着格外好看。
  大家都是第一次见识到这么壮观的腰鼓表演,虽然队员们打得乱七八糟,一点都不整齐,可依然挡不住围观的热情。
  黎元元和田伟波、姚龙港也站在一边瞅了瞅。姚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