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十年代小田园-第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会人员一听,纷纷表示赞成。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天上午,张校长就带着辅导员一起去了营部。他们找到吕营长做了工作汇报。吕营长考虑了一下,说开会研究一下,争取明天就给予答复。
  营部的效率很高。
  当天下午,就有了结果。
  这个设计任务,就交给了十九连的木工房,要求他们在一个星期之内,就做出样品来。验收合格后,学校里就下单子,而这笔支出由营部从宣传费里调拨。
  张校长和张辅导员听到消息,都松了口气。
  这个腰鼓的问题,总算是解决了。
  可接下来,细细一想,万一木工房做不出来怎么办?
  张辅导员一着急,突然了想起了那个大名鼎鼎的“小木匠”。于是,就跑到营部,向吕营长推荐了一下三连的木工房,说是里面有一个能工巧匠,厉害得很。
  她一直以为那个“小木匠”在木工房里工作,要不然人家为啥都叫他“小木匠”?
  吕营长一听,也对。
  多一个渠道,更保险一点。
  再说,等到下单时,一个连队的木工房也忙不过来。不过,考虑到材料和质量,订购牛皮的时候,要统一标准,否则做出的腰鼓会出现偏差。
  张辅导员点头称是,还是吕营长考虑得周到。
  殊不知,最后还是做出了两种鼓来。
  当然,这是后话。
  *
  春天里的欢乐多。
  黎元元在玩耍的同时,也没忘了学习。读书会上,她和邓萧哥哥一起听听讲座,看看杂志,谈谈感想。而她的写作计划,也继续进行着。
  现在,她搞的这个“副业”,已经有了第二笔收入。
  在三月中旬,邓萧收到了邮局发来的汇款单,是《少年文艺》出版社邮寄过来的那笔稿费。那时,田爸爸正好要骑车去场部,想到照相馆里看看。她就把那张汇款单和两枚私章都交给了田爸爸,拜托爸爸给代领一下。
  田爸爸从场部回来后,就把那九毛五分钱给了元元。可元元一转手,就塞给了王妈妈,把王妈妈高兴得眼泪差点落下来,于是就答应元元,帮她保管着。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转眼到了三月底。
  这时,冻土早已融化,柳树枝条也透出了一点绿意。
  这天,邓萧收到了《故事会》编辑部发来的一封信件,通知“刀剑啸”同志,他所投的两份稿件已经通过评审,计划在五月和六月刊登,请注意查收稿费云云。
  这个消息,令黎元元兴奋不已。
  这一回,稿费终于突破了贰元大关,一共是二块三!
  等拿到了稿费,要好好请请客,一定要拉着邓萧哥哥吃一顿好的。今年和去年不同,“巴扎”开放了,只要口袋里有钱,想买点好吃的还不容易?
  这天放学后,黎元元坐在窗前,一边畅想着,一边流着口水。
  她想,如果能去赶赶“巴扎”就好了。
  看看现在,天气暖和了不少。
  沙枣树都恢复了生机,枝条也开始返青,透出了一点灰绿色。等再过几天,地里的苜蓿尖尖就要发出来了。
  又到一年一度,吃嫩苜蓿的季节。
  她不禁想起了去年春天,王妈妈带着她和几个小哥哥一起下地掐苜蓿尖尖,挖鲜蘑菇的情景。那天她过生日,田爸爸包了素馄饨,味道鲜美得到现在还记着。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自己的生日马上就要到了。
  她就要满七周岁了。
  去年过生日,邓萧哥哥和小龙港都送了她礼物。
  可今年,她却把小龙港的生日给忘了。
  那天还是小龙港不停地提醒她,她才想起来小龙港过生日,于是送了一个塑料封皮的笔记本给他,鼓励他好好学习。
  还有邓萧哥哥,什么时候过生日啊?得打探一下。
  黎元元想着生日的种种。
  最后,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吃的上面。
  今年过生日,田爸爸会做啥好吃的?
  现在有“巴扎”了,是不是可以趁着新鲜,好好吃一顿苜蓿馅的菜肉馄饨了?


第86章 挖大渠
  *
  开学后; 邓萧一直很忙。
  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看书和学英语上,对那个夏老师更是崇拜得很。他发现,夏老师不但英语水平高; 知识面广; 而且还是个小说迷。
  这一点,与他的兴趣非常接近。
  自从夏老师接了他们班的英语之后,班级里的学习气氛立马有了不同。
  夏老师上课时; 喜欢在下课前讲一段小故事; 一次只讲五分钟,还都是间谍题材; 惹得同学们都盼望着下一节英语课的到来,好把故事续上。
  而夏老师讲的故事; 都是长篇连载的,讲了快一个月了; 还没讲完。
  因为夏老师的缘故,他对英语更喜爱了。
  一有空; 就拿着字典背单词。
  夏老师也发现了邓萧,对他也很偏爱。
  还把自己家的英语小册子借给他,让他开始看英文版的小故事; 还鼓励他多看原文著作; 这样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很有帮助。
  邓萧对夏老师的崇拜; 与日俱增。
  面对夏老师,就像打开了通往外界的另一扇窗户,总是带给他耳目一新的感觉。
  见了元元; 也多次提到夏老师,就连黎元元对这位夏老师都充满了好奇。而田伟军口中的夏老师就更有意思了。
  他们这些三年级的小学生,还没有机会去听那种“高级”故事。上课时,总有调皮捣蛋的孩子冒出来,不好好学习。
  夏老师对那些顽皮孩子,采取了“体罚”措施。
  谁上课捣乱,就让他站在教室后面,把一条腿搁在窗户台上“练功”。几分钟下来,“练功”的孩子就开始腿软受不了了。其他同学一见,笑得嘎嘎的,别提有多高兴了。
  上英语课就是有意思。
  看看“卷毛”老师,虽然不是很厉害,可这个办法还挺管用的。
  而被称为“小卷毛”的夏老师,在教学上是很认真的。
  他的板书非常好,写出来的英语字母就像刻上去的一样。他还给同学们讲了印刷体和手写体的不同,从一开始就培养了这方面的意识。
  黎元元注意到,伟民哥哥写的英语单词就很好看。
  手写体都是略带倾斜,整整齐齐地写在四道横线以内。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写出来的英语句子会非常漂亮。
  可惜,这样的老师在学校里不会呆得太久。知识分子政策落实,马上就要开始了。像夏老师这样的,恐怕早晚都会离开吧?
  黎元元心里一阵惋惜。
  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充实而美好。可她知道,这一切会终将消失。就像这个大集体的时代,不久就会一去不复返了。
  而随之消失的,还有一种来自精神上的力量。
  看看学校里搞的这些才艺活动,都是免费的。先不论当前的物质条件怎样,老师们可都是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来教学生们才艺。
  这种大公无私,源于精神方面的追求。
  他们把自己所拥有的才能,一一展示出来,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尤其是压抑了那么多年之后,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
  一旦爆发出来,是那么绚烂无比。
  带着这种信念和追求,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让每一个身处其间的人都感到幸福而温暖。
  可这一切,终不会长久。
  就像一个梦,总有醒来的时候。
  对自己的这份清醒,黎元元颇感遗憾。
  她希望能好好度过这每一分每一秒,因为这是这个时代最理想、最可贵的一面,以后就再也抓不住了。
  *
  再有一个多星期,元元就要过生日了。
  王慧珍自然记得很清楚。几个孩子的生日,她都记着。到了那天,好给孩子们煮个鸡蛋,在头上滚一滚,保个平安。
  这天早晨,田根宝听慧珍这么一说,就赶紧查了一下日历。
  四月十一号,是星期一。
  这么一来,得趁着下个星期天去赶个“巴扎”,买点肉。可春天里,来请他拍照的连队也多了起来,大多聚在星期天,估计没时间跑那么远。
  他想了想,打算托人给捎块牛肉回来。
  现在天气好了,一到周末,就有职工骑着自行车结伴去赶“巴扎”。一大早出门,半下午就能赶回来了。
  还有,元元不吃羊肉,那就买一块牛肉好了。一想到家里做羊肉时,元元蹙着眉头吃饭的样子,就觉得好笑。
  小孩子不吃羊肉,甚至闻不了羊膻味,用过的碗筷刷了好几遍,她都能闻得出来。最后,家里吃羊肉时,都用单独的碗筷。
  想着去年养的芦花公鸡还剩下一只,那就偷着宰了,做一个红烧鸡块吃吃。杀鸡时还不能让孩子们知道了,以免吃不下去。
  “老田,过一阵再抱几个小鸡娃子吧?”王慧珍说道。
  “好,这一回不用去换鸡蛋了,用我们自己家里下的鸡蛋就可以了,还有老母鸡也是现成的,不用去抱孙师傅家的了……”田根宝乐呵呵地说道。
  自己家里养鸡养鸭就是方便。今年,看看是不是多养几只?
  最近,还有不少职工跑到“巴扎”上买了小羊羔回来,准备圈起来养羊。这些职工家里,大多带着家属,平时可以去漫地里放放羊。
  针对这一现象,连队里开会时,李连长也提前打了预防针。他严肃地说道:“私人养羊不干涉,但不能下地吃庄稼。一旦发现了,就要没收。严重的,还要罚款扣工资……”
  田根宝心说,到时候,是不是能管得住?
  就不好说了。
  *
  这天,正当田根宝和王慧珍做着改善生活的种种计划时,连队里趁着晚上召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两年一度的清淤挖渠大会战又要开始了。
  这是团场上下,在春秋两季轮番作业的活动。
  今年的大会战,从星期四开始,用三天时间对辖内的干渠和支渠进行清淤修复整理,以便夏季灌溉农田。每个连队负责自己辖内的区域。
  在动员大会上,李连长做了任务安排,全连除了机工车间和伙房,各班组都背着任务,就连畜牧队都要抽出人手,一起上阵。
  为了赶在三天内完成,路段远的职工们,中午都不回家吃饭,由伙房统一送加班饭。而近距离的,中午可以回家,也可以呆在工地上。
  反正测量分段后,参加会战的每个男职工要挖5米,女职工要挖4米。如果提前干完了,经过验收合格后,就可以回家休息了。
  当然,如果想发扬风格,帮着其他人挖两铁锨也可以。
  学校隶属于营部,也分到了挖渠任务。
  这项任务就落到了教职员工和高年级同学的身上。学生们每人挖半米,为期一天。不过,不要小看这半米,可是从渠底一直挖到渠顶,一锨一锨的,也很累人的。
  这天读书会上,黎元元和邓萧哥哥坐在一起,低声交谈着。
  “星期六要去挖大渠?”
  黎元元听到萧哥哥一说,立马来了兴趣。
  心说,小班长要去挖大渠了,看他怎么应对?
  *
  星期六终于来到了。
  这天,学校里空了一大半。除了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们还在上课,高年级的同学们都上了支渠。
  学校分配的地段倒是不远,就在操场南边一百多处。隔着一条排碱渠和一条长长的林带,就是那条支渠。
  一大早,每个班都按照人头数领了一大筐子挖渠工具。班主任老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