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不禁想起了前一阵听到的那个八卦。
难道那个传纸条的女生和这个郑爱民有什么关系?这个姓郑的气不过,就跑来给那个女生出口恶气?
这里面的事情可真够复杂的。
看来,学校的名人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树大招风,一不小心就会惹来算计。
想到此,黎元元只觉得后脊背一凉。
她想,自己的来历无论如何也不能往外说,即便是有人怀疑也不能承认。无论是哪个时代,对于外来者的猜忌,都是无法想象的。
有这样或那样的心胸狭隘者、自私自利者,在暗中等候着,所以还是小心为妙。
*
快到中午了。
邓萧拎着衣服,看看天色,对田伟民他们说道:“伟民,你们去我家吃饭吧?我一会儿去食堂里打饭……”
“不了,萧哥哥,我们改天再去吧?今天,我爸爸不知道我们几个要在外面吃饭……”田伟民犹豫了一下,说道。
“哦……那我请你们吃冰棍吧?”邓萧摸了摸裤子口袋,那里面装了两角钱。
“好!”一听说吃冰棍,几个小孩子自然很开心。于是,拉上谢海宁一起往代销点那边走去。
进了代销点,邓萧掏出钱来,买了六根冰棍,一共花了一角八分钱。
六个孩子,一人一根。
黎元元举着冰棍,一边吃着,一边想着。
这一下子,把邓萧哥哥的邮票又给吃掉了四张半,好心疼啊。
*
这天回到家里,黎元元趁着午休时间,向田爸爸和王妈妈说了自己的打算。
她想,暑期一过,就去上学。
本来,还可以自由自在地混上一年,可她不想呆在托儿所里了。
这个童年已经足够快乐,也弥补了以前的诸多缺失。接下来,她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努力,无论是寻找回家之路,还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都需要有一技之长,也只有进入学校,才能更快地实现这一目标。
小伟波见元元妹妹要去上学,自然也不甘落后。况且,他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激发出来了,对学校里的生活也充满了向往。
田根宝和王慧珍商量了一下,就点头答应了。
元元很聪明,无论是语文还是算术,都没什么问题。而小伟波受元元的影响,进步也很大。
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学校里的劳动课。
一升到四年级,夏天要下地拔稻草,秋冬季节还要去参加挖渠清淤。
虽然学生们的劳动量很小,以锻炼思想意志为主,也没什么任务指标,可作为家长依然希望自家的孩子能晚一点去接受这种锻炼。
黎元元听说学校里有劳动课,心里咯噔一下。
这对她的跳级计划,影响很大。就她这样的小不点,下大田去拔拔稻草还好,如果去挖渠,她还没有铁锨高呢,怎么干得了啊?
不知学校里有没有照顾?
或者,到时候装病?
一连串的歪脑筋,一下子涌了出来。
她想,那个小班长就跳级了。
这一开学,不就上四年级了?先看看他,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以后,她比葫芦画瓢就好。
虽然,小班长的爸爸是教导主任,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她有三个小哥哥啊,还有邓萧和邓原哥哥也在后面撑腰,怎么都能熬得过去。
于是,信心倍增。
“爸爸,妈妈,暑假里家里有课外小组,我干脆也呆在家里学习吧?我想把伟军哥哥的课本都拿出来看看……”
“……哦呦,元元这么爱学习啊?不过,不去上托儿所也不大好……要不这样吧,课外小组来家里时,你就跟着一起学,其他时间还是去托儿所,这样既能学习,又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玩……”
“好的……”黎元元赶紧点了点头。即便她在大人们的眼里再聪明,也不能太过分,否则就显得太奇怪了。
小伟波自然是有样学样,也打算和元元妹妹一起学习一起玩耍。
*
等到秋季一开学,托儿所里又有一伐孩子要去上学了。
对杨阿姨和苏阿姨来说,就像一茬一茬的韭菜,每年都要割那么一茬。在统计今年的入学名单时,小伟波和元元就是其中之一。
“元元妹妹,你要去上学了?”小龙港听到消息,急急忙忙地跑来问道。
“对呀,我想去学校里看看。”黎元元笑着说道。
“哦……那我也去上学好了!”小龙港确认了消息,立马说道。他咧着小嘴,细长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缝缝,掉了的门牙只长出来了一点点。
“那好啊,等到上学的时候,我们还在一个班里就好了……”黎元元对这个小伙伴,也有些不舍。
“喔,那我给我妈妈说一声,让她去给老师说说,把我们几个都分到一个班里……”小龙港立刻想到了走后门。
“好啊,还是小龙港聪明啊……”黎元元忍着笑。这个小龙港,小小年纪就知道托关系走后门了?
黎元元对小龙港的观感很不错。
虽然,当初是小龙港死活要粘着她,和她做朋友。可接触下来,觉得这小娃娃心底善良,也知道照顾妹妹。
想着几年后,就要开始的“返沪”浪潮,不禁叹了口气。
像小龙港这样的家庭,可能会是第一批离开的。
以后,小伙伴们在一起的时间也不多了,也许只有这么短短的几年。
那现在,就好好玩耍吧。
作者有话要说: 元元要去上学了~
……
捉虫~
*
第58章 纪念日
暑期里; 天气越来越热了。
可屋子里却十分阴凉。
午休时,黎元元躺在床上,还需要搭一条毛巾盖着小肚子; 以免着凉了。想着南方这个时节; 正是闷热潮湿、备受煎熬之际,边疆的夏天可真好啊。
这简直就是理想的避暑胜地。
看看,外面的天空蓝蓝的; 太阳大大的; 可一进屋就清凉无比。
这个时节,蔬菜也很丰富; 连队里基本上每个星期都分菜,田爸爸更是变着花样来改善生活。
到了下个月; 瓜果就要下来了。
听说,菜地里的葡萄也长势喜人; 不像去年开花时节遭遇了病虫害袭击,没结几串; 连队里也没分葡萄,职工们也没吃上。
黎元元一边感叹着,一边从小床上爬了起来。
她对着后窗户; 活动了一下小胳膊小腿。
一会儿要练大字了; 这是她每天的必修课之一。
缺啥补啥。
后世用电脑多; 别说毛笔字,就连钢笔字都退化了不少。当她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决定先把毛笔字捡起来。
看看伟民哥哥; 去年就开始练大字了,到了今年已经像模像样,一篇下来有好几个红圈圈了。毛笔字贵在坚持,她也要开始发奋了。
黎元元轻手轻脚地来到外间,先舀了一碗清水放在桌子上,把干枯的毛笔头泡进去。然后,拧开墨汁瓶,把描红薄摊开,准备练大字。
这个暑期一开始,伟民哥哥就对着描红薄,练起了大字。
这是田爸爸专门给他布置的课外作业。
不过,与去年暑假不同的是,今年练大字的不光是他自己,伟军哥哥也被揪了过来。紧接着,她和小伟波也自觉自愿地加入进来。
家里的描红薄、墨汁、毛笔都不够用了。
田爸爸开心得不行,立马骑车跑到代销点,在图书柜台前买了一大摞描红本和四杆毛笔。见铁丝上还挂着一串高级毛笔,就咬了咬牙,又买了两杆狼毫小笔。
这些都是练书法必用的,光看着就觉得舒服。
作为父母,最大的希望就是想要孩子们多学点文化,将来能有点出息。
笔墨买回家后,屋里的味道就开始丰富起来了。
墨汁有一股臭臭的味道。
这下可好,四个小家伙一开工,屋子里就臭烘烘的,每天都得开着窗户。黎元元心想,难怪古装戏里把书生称为臭书生,他们天天和墨汁打交道,想不臭都难。
所以,写完大字一定要洗手,还要用肥皂打一打,否则会带着一股臭味。再说,手上沾点墨汁也是难免的。
黎元元给自己定了一个任务。
每天写一篇大字。
她想,贵精不贵多,这样才能把兴趣一直延续下去。而小伟波也跟着学着,和元元妹妹一起比着来。
田爸爸和王妈妈见了,高兴得合不拢嘴。
家里的孩子,实在是太省心了。
尤其是小元元来了之后,对三个小哥哥的影响可真大啊。俩人心情一好,工作起来也不觉得累了。尤其是王妈妈,骑车下地时都想唱两句。
*
黎元元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家里。
邓萧见了,也把荒废了一阵的毛笔字重新捡了起来。邓医生和肖玉华听说后,也敦促着邓原开始练习。
小邓虹本是个乖乖女,见哥哥们练字,也像模像样地练了起来。
她在绘画上颇有天赋,对毛笔字更是喜爱。一出手,就颇为不凡,让邓医生和肖玉华惊讶了好一阵子。
家里这是出了一个小才女?
同样受到影响的,还有小班长谢海宁。
自从上次篮球赛之后,他就和邓萧认识了。一向淡然沉静的小班长,不知怎的,竟然和邓萧对上了眼。
他主动去找邓萧,谈谈篮球什么的。
还让家里给他买了一只篮球,自己每天拍一拍,还去找邓萧一起到运动场上打球玩。渐渐的,俩人熟悉起来,也成为了好朋友。
谢海宁见邓萧在家里练毛笔字,心里一动。
他想,这倒是一门不错的技艺,于是也跟着练了起来。本来,学校里也有描红作业,可那点篇幅只是培养一下兴趣而已。
要想写得好,还真得下一番功夫才行。
谢海宁也给自己定了一个计划。
他还特意邀请邓萧来家里玩,一起练练大字。
不过,他很少提到功课。
即便邓萧的学习成绩很好,也没什么可请教的。
*
暑期里一边玩耍,一边学习。
这种小日子不要太舒服。
黎元元趴在窗户台上,透过玻璃窗,看着外面的沙枣林带。
她美滋滋地想着,也只有她这个年龄段的,才能这般畅快吧?
大人有大人的烦恼,要操心的事情那么多,而小孩子却可以忽略掉生活的另一面,按照自己的想象,过一种喜欢的生活。
“元元,快过来,量量身高!”外间传来了王妈妈的声音。
“好的,妈妈,我这就出来了!”黎元元脆生生地应道。
她蹬蹬蹬地跑出来,站在外间的门后面,把背紧紧地贴在了白墙上。
那里用红粉笔从下往上画了几个小道道,代表着她的身高历程。
每个月,王妈妈都会把他们几个揪过去,让他们贴着白墙,量量身高。有时,还带着他们去菜窖那边,上磅称一称体重。
“哦呦,小元元又长个子了!”王妈妈一边往墙上画了一条红道道,一边笑着说道。
“妈妈,太好了,我又长高了!”黎元元赶紧转过身来,后退了两步,往墙上看了看。
果然,又长高了一公分。
比起去年,她长了差不多有七公分了,虽然还是比小伟波矮一点,可逐渐脱离了小萝卜头的范畴。
想想后世,自己长到了一米六六,那这一回能长多高?
估计得长到一米六六以上吧?
*
时光飞逝。
这个暑假,对黎元元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来到这里快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