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十年代小田园-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国庆节那天,就要举办婚礼了。
  从那以后,她再也不能做小孩子了。
  *
  这年夏天,田爸爸准备开一家影楼。
  他和招待所的李主任已经谈妥了,在一楼租一个单间,作为摄影工作室。门面招牌就挂在电影院门口,那边紧临着大街,人来人往的非常热闹。
  现在看电影的,大多是谈恋爱的小青年,也是他的目标受众。
  而摄影橱窗,就设在临街的餐厅外面。
  从街上走过去,一眼就看到了。
  伟民和元元又帮着田爸爸出了不少点子。
  比如要印刷一些宣传单页,散发一下。在这附近的茶楼、餐厅里都摆放一些。另外,再准备一些小书签,和电影票附在一起,这样也能面向观众做一些宣传。
  经过一番紧张筹备。
    到了八月末,影楼终于开张了。
  从这以后,田爸爸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
  这十年来,他在外滩上给人拍照,夏天炎热冬天寒冷 ,着实不易。
  可他就这么一步一步走了下来。
  而王妈妈呢,去年和杨淑芬一起开了个服装加工厂。
  是和街道合办的,厂址就在弄堂里,由街道出场地,她和杨淑芬负责设计。随后,宋阿娣也加入了进来,帮着跑销售、做管理。
  她嘴巴能说会道,在宣传上很有两下子,服装的销路还不错。
  日子,是越来越好了。
  黎元元倍感欣慰。
  无论是田爸爸和王妈妈,还是黎爷爷和崔奶奶,都过了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还有三个哥哥,都有了自己的事业,正在不断地努力着。
  *
  “国庆节”终于来到了。
  黎元元和邓萧举办了一个简朴的婚礼。
  随后,就背着包,去了海边。
  在那里,俩人住了整整一个星期,算是度了个蜜月。
  婚后,他俩就住在邓萧的宿舍里。
  每逢星期天,就回邓萧爷爷那边,和家人好好聚一聚。
  半年后,邓萧单位里给分了一套两居室。
  黎元元乐得不行。
  这一下,在京城里终于有房子了。
   等到明年,也就是一九九四年,房改就要开始了。到时候,只要向单位里交一点钱,就能把这套房子买下来。
    除此之外,她和邓萧还买了一套独门独户的小院子。
    虽然只有三间北房和两间东屋,可格局和地段却很不错。
    当时,这所宅子的主人打算出国。
    于是,就把宅子卖掉了,籍此筹措了一笔费用。
  黎元元替他们感到惋惜。
    现在正是出国留洋热,为了出国什么都放弃了。殊不知,这会儿出去所付出的辛苦,是难以想象的。
    在国内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好歹还算体面。
    可出去之后,却要跑到餐馆里刷盘子,做那种最机械、最繁重的体力活。
  可也正是因为出国热,她和邓萧才有机会买到这样的宅子。
    总体来说,这套宅子可不便宜。
    这是她的版费,外加上邓萧卖了一套邮票,才凑够了这笔房款。
  可她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后,这些都是稀缺资源,即便有钱也买不到。
    也就赶在这个时候,才能买到这种宅院吧?
  *
    元元结婚了,谢海宁颇感惆怅。
    他知道她再也不会回去了。
    而他呢,继续留下来的理由也没了。
  这年夏天,他来辞行。
    在小院里,见到邓萧和元元,说自己要去“魔鬼城”。黎元元有一种预感,这一回谢海宁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于是,她找出那三张红票子,给了他。
    还托他把那条铂金项链,捎给黎鸿钧和徐玉姗。
  “海宁,如果你见到我的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就告诉他们,我在另外一个时空里生活得很好,请他们不要挂念……”
  谢海宁郑重地点了点头。
    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他始终是他俩的好朋友。
  一九九三年八月十三日,谢海宁再次来到了“魔鬼城”。
  此时,该办的事情都已经办妥了。
    这一世的“父母”都生活得很好,房子也买了,一切都稳定下来了。
    而他,也能放心地走了。
  站在“魔鬼城”前,望着那一堵堵断壁残垣。
    他迈开大步走了进去。
    身上穿着的,正是来时的那件白色T恤。
  一阵天旋地转之后,谢海宁睁开了眼睛。
  蓝天白云,眼前的一切都很熟悉。
    和他当年独自一人跑到“魔鬼城”旅游时的情景,简直一模一样。
  他扭过脸来,看着那辆旅游大巴。
    那位高个子的女导游正在大声吆喝着,让游客们抓紧时间,准备上车,马上就要清点人数了。
  望着这一切,他简直难以置信。
    自己竟然回到了消失的那个时间点?
    也就是说,这个时空里的一切还未发生改变。那他,岂不是在另一个时空里多活了二十年?
    而元元呢?
    这会儿是不是还在读大学?
  *
    回到沪上,谢海宁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黎元元。
  他按照元元留给他的地址,找到了黎鸿君的家。可那里却没有叫黎元元的女孩,他家里只有一个儿子,叫黎力。
    接着,他又找到了黎爷爷和崔奶奶。
    可那里还是没有叫黎元元的。
  他不禁疑惑起来。
    自己究竟生活在哪个时空里?
    也唯有找到元元,才能证实这一点吧?
  他立即搭乘飞机,去了京城。
    根据记忆,他找到元元和邓萧所居住的那所小宅院。
    在大门外,听到院子里传来了一阵小提琴的声音,就像在锯木头一般。
    他心里一阵激动。
    知道这才是黎元元,也就是当年的小田园。
  这些年来,她和邓萧一起隐居在闹市里。
    过着一种田园般的生活。
    从一九七五年到二零一五年,她的人生是和邓萧一起走过的。
    无论是活在现在,还是活在未来。
    青春路上有了彼此的相伴,人生才变得如此精彩。
  *
    ——尾声——
  一年后。
    谢海宁怎么也没想到,千万百计回到后世,反而不适应了。
    他怀念着过去,怀念着昔日的点点滴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打算去边疆走一走,看一看,找一找昔日生活过的痕迹。
  临行前,他打电话给元元,想邀请她一起去。
    可元元说,她和邓萧正在边疆,正站在那片土地上。
    原来每年夏天,邓萧会陪着她去那边住一段,四处走走,采采风。而今年,邓萧参加了“支边”项目,为期一年。
    于是,她也过去陪着他。
  谢海宁一听,放下电话就搭乘飞机赶了过去。
    现在,从乌市到舒城,每二十分钟就有一架航班,非常方便。
  到了舒城之后,他乘坐公交车抵达了团场。
  如今场部还在,不过已经变成了一座标准的小城镇了。
    一排一排的楼房,整整齐齐的,再也找不到昔日的一点痕迹了。
  下了连队,变化更是惊人。
    机耕连的驻地不见了。
    那里已被一望无际的棉花地所覆盖。
    营部、学校和运动场也不见了,那里也变成了一片绿色的农田。
  后来,他找到一位老职工问了问。
    说是九十年代中期,连队合并了。大型农机都分了下去,除了技术人员和教职工,全员搞起了联产承包。
    有的家庭买了棉花收割机,一年收入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连队里的年轻人,大多跑到舒城做生意去了,只剩下一些老职工。
    另外,还有一部分职工退休后,也回了内地老家。
  见此情景,感慨万千。
    谢海宁心知,一切都回不去了。
    过去所经历的,就像一个田园梦一般,了无痕迹。
  *
    谢海宁顶着烈日,在田野间寻寻觅觅。
    终于在一望无际的棉花地里,找到了元元和邓萧。
  元元依然很年轻,看着就像一位小姑娘,而邓萧却变成了一位中年人。他们指着那片土地说:“这里,就是他们昔日的家。”
  那些厚厚的土坯房,早已成了记忆。
    露天涝坝被自来水所替代,楼房里都通了暖气,火墙也成为了历史。唯有菜窖还保留着,就是为了能在冬天里吃上鲜美的哈密瓜和黑皮西瓜。
  三年后,谢海宁也跟着导师去了乌市。
    他参加了一个“支边”项目,准备在那里呆上一年。
    到了那时,就能再次见到元元了。
  (wan)


………………………………………………………………………用户上传之内容结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