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武侯-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莲教得以全剿,朱樉来到了应天府。洪武帝重赏了二儿子,之后便将朱樉叫到了跟前说话。只是不知道二人说了什么,陆长亭便在东宫处得知了洪武帝吐血的消息。
  这一口血,终结了洪武帝最后的精气。
  他心头只剩下残元的大患,但洪武帝想着还有能征善战的四子能为朱允炆除去这个隐患。别的……白莲教已灭,其余势力都已经不成气候。他已经将他曾许下的诺言,完成了大半。洪武帝隐隐放松了下来,这一松,就彻底地垮了。
  吐血后半月,洪武帝就病重了。
  御医们束手无策,大臣们慌乱之余,将目光落到了朱允炆的身上。他们都知道,如无意外,新君便是这个才十三的少年了。
  之后陆长亭再没能见到洪武帝一面。
  朱允炆开始站在了朝中,代理朝政,身边还有几位能臣襄助。
  朱樉闭了秦。王府。一时间风声鹤唳,陆长亭也不好上门去见朱樉,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一日一日的,就像是在捱日子一般了。
  陆长亭放下了手中的水杯,顿时觉得气闷无比,便伸手推开了门窗。
  一道闪电突兀地落了下来。
  霎时间空中阴云密布。
  陆长亭有种说不出的烦躁。
  电闪雷鸣之后,骤然下起了一阵大雨。这阵雨下得并不久,很快便停住了。
  同一时刻,洪武帝于龙床上,闭上了眼,身边唯有皇太孙朱允炆。
  作者有话要说:  又一个便当发了出去……
  南京城的风水很有争议,诸葛亮认为那是龙盘虎踞之地,朱熹赞其山水形局严密。但也有徐善继兄弟说南京城垣气多泄,先天根基不足,还有人说政哥挖秦淮河,凿方山泄了龙气……咳咳。(政哥头顶黑锅)
  然后呢,据传南京皇宫随着地基下沉,有人告知洪武帝,这会不利于后代,甚至会“绝后”。但当时朱元璋已经年老力衰,只能在《祀灶文》中哀叹说:他本想再一次迁都,但已力不从心,只好听天由命了。(这段来自某百科。)


第228章 
  大明在失去了敦厚善良的皇太子之后; 又失去了它雄才伟略的洪武帝。
  应天府中,朱樉闭在王府之中未见踪影; 而其余王爷都在各自的封地之上; 唯有朱允炆伴在洪武帝的身侧。虽然此时想这些有些不合时宜,但是……陆长亭忍不住往下思索。如此一来,历史还是不会更改; 依旧是朱允炆登基为帝?
  此时多想无用。
  陆长亭强忍下满腹的烦躁与难安,强迫自己躺了下去。还不等他睡着,便有人来请他了。不仅是陆长亭,还有其他的同僚,纷纷被请进了宫。而此时满城都已经撤下了鲜艳的事物; 转而换上了白色。
  洪武二十三年十月,建文帝即位; 诏改明年为建文元年。
  陆长亭便眼看着那个不过十三的少年; 身着沉重的衣袍,五官冷然,面容紧紧绷住,站在众臣的跟前; 代替了他的祖父,接受了众臣的朝拜。
  朱允炆还是即位了……
  帝崩。新帝即位。不管哪一桩; 都是大事; 要耗费极大的精力。
  满朝上下都忙碌了起来。
  而陆长亭终于从中抽出了一点空,上了秦。王府的门。
  待站在秦。王府外,陆长亭才注意到了一些不妥的地方。他看见了一个熟面孔……那是张行瑜。张行瑜怎么会出现在这里?瞧上去可不像是单纯路过的模样。而张行瑜会出现的地方; 陆长亭觉得一般都不大可能会是什么好事。
  或许跟朱樉与洪武帝说了不该说的话有关。
  陆长亭收回目光,装作看不见张行瑜一般,然后敲响了门。
  过了很久才有人来开门,开门的是个小太监,那小太监也是一脸衰色,见着陆长亭以后,还愣了愣:“……这,这不是陆公,不,陆侍郎吗?”
  “你们王爷呢?”
  “在、在里头……”
  “我求见王爷。”
  那人刚想将陆长亭迎进去,但不知道为什么,手上动作突然顿了顿。他看了一眼不远处,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将陆长亭迎了进去。这下陆长亭更加可以肯定,外面一定围了人,他们奉了洪武帝的命令守住了朱樉。不然的话,这样的时刻,朱樉怎么样也该出来的。
  陆长亭往里走去。
  院子里有个人影,看动作像是在喂食湖里的鱼。
  “二哥。”陆长亭走了上前。走上前的那一瞬间,陆长亭看清了朱樉脸上的阴霾之色。
  朱樉转过头来,在目光触及到陆长亭那一刻,脸上的阴霾之色立刻便退去了:“长亭怎么来了?”说着,朱樉还往他身后看了一眼。
  待确定陆长亭身后没有别的人之后,朱樉脸上的神色才更为放松了。陆长亭见状,不由走得更近一些,低声问:“二哥,到底是出了什么事?”
  朱樉苦笑一声:“到底是长亭聪慧……”说完,朱樉的脸色就拉了下来:“我不曾想到父皇竟然当真让一个小孩儿即了位!”
  朱樉封王以后便常年在封地了,对朱允炆这个侄子情感淡薄也是人之常情。何况历史上也早有记载:“时诸王以叔父之尊,多不逊。”
  可以说,朱允炆的叔叔里头,没有几个瞧得上他的。
  朱樉甚为不快,想来也憋得狠了,现在见了陆长亭,便都一口气吐了出来:“父皇还欲将你留给朱允炆,是否?”
  不等陆长亭回答,朱樉又自己冷笑了起来:“着实昏招!还不知道老四到时候如何怄呢!”
  陆长亭不得不轻咳一声,打断了朱樉。
  朱樉这才中断了一下,转而叹道:“我只是并非嫡长而已,为何朱允炆这小子都能做得了皇帝?我却做不得?我也曾立下军功,也为父皇排忧解难过……我高高兴兴地剿了白莲教回来,却要面临将来尊侄子为帝,在他跟前卑躬屈膝的局面。大哥没了,我行二,我乃是这小子的叔叔!为何我就不能做!我不过提了一句,便遭了叱骂。父皇一心要我扶持朱允炆……”
  朱樉冷了脸色:“这怎么可能?要我日后见了这小子都要行礼吗?”
  陆长亭心说,就算人家做了皇帝,历史上你们见了他,也没见如何客气啊。
  还是到朱允炆下了狠手,锐意削藩,方才叫他的叔叔们慌乱了起来。到那时,手握重兵又如何?谁叫朱允炆是承了大统的民心所向呢?
  皇储这桩事上,还实在难以说清楚谁对谁错。
  “罢了,不说此事。木已成舟,说再多也无益了。过不了几日,我便也要回封地上了。”朱樉将不快收敛了个干净,面上这才流露出了几分难掩的哀色。虽说洪武帝的身体本就不如从前,但到底是在他走后才吐了血的。朱樉受了洪武帝这么多年的疼爱,又如何会不难过?只是再一想到,洪武帝身死时,他却只能留在王府中,朱樉心中定然更觉意难平。
  陆长亭想了想,还是提醒了朱樉一句:“二哥回了封地,万事小心。”
  如今洪武帝早早驾崩,自然的历史上派朱樉征洮州也就不存在了,而同年病死的可能性应该也很小了。历史上不知道多少人物都是在征战中受了伤、丢了命。不过陆长亭依旧提醒了朱樉。
  “好好,我知道了。”朱樉此次应答得比上次要上心多了。
  陆长亭并未和他说削藩之事,毕竟谁也不知道,如今年仅十三的朱允炆,身边黄子澄、齐泰等人还未成长起来,而方孝孺更是还未来到,他是否还会如历史上那样,决心削藩。陆长亭不想做那个无端挑拨的人,所以最终没有说出来,只是又低低地问了朱樉一句:“二哥忘了我当年吗?”
  “什么?”
  朱樉微微一怔:“你当年?在中都的时候?”朱樉虽然顿了顿,不过他也并非蠢笨的人,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陆长亭想与他说什么。当年他遇见陆长亭的时候,陆长亭年纪更小,当时他也是未将陆长亭瞧在眼中,没想到这小少年却是个有真本事的。就因为那时得罪了陆长亭,事后他百般讨好总是不如老四好使。
  所以,长亭这是想要告诉他,莫要小瞧了如今的朱允炆?如今长亭常常出入东宫,莫非是知道些什么?
  朱樉也知道,有些话是不能随便问的。他掩住了心底的疑惑,笑道:“长亭的用心,二哥都知晓。”
  陆长亭深深地看了朱樉一眼:“那便拜别二哥了。”
  这一别,又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方才能见面了。
  朱樉也知道这一点,但他也知道他不能将陆长亭留得太久,毕竟陆长亭身上已经被钉上了东宫的印记。这样的情况之下,怎么还能容得长亭与他亲近呢?
  陆长亭说拜别,便真的离开了秦。王府。前后半炷香都不曾超过。
  其实只要看见张行瑜就能知道,锦衣卫虽然已经被裁撤,但这个机构未必真正就此消失。朱允炆父子厌恶锦衣卫这样的结构,但朱允炆的身边保不准依旧留有这样的人,那或许是洪武帝留下来作他耳目的。陆长亭可不希望今日他来见朱樉的行为,被说成是居心叵测。
  ……
  没几日,秦王朱樉便带着之前洪武帝给予的赏赐回了封地。回封地之前,朱樉还去见了一面朱允炆。毕竟朱允炆才是如今的皇帝了,朱樉再有不快也得前往拜见。
  陆长亭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不过差不多也能推断出来了的。
  因为此时朱允炆便坐在他的身侧,轻叹了一口气,稚嫩与成熟交织的脸庞上眉头微微皱拢:“侍郎也觉得我做不成好皇帝吗?”
  朱允炆突发这样的话,陆长亭还惊了一跳,陆长亭微微顿了顿道:“没有谁天生便会做的。”但也的确有后天怎么也学不好的。陆长亭这话说了便与没说是一样的,因为他直接略去了后半句。
  朱允炆似乎并不大在意陆长亭的回答,他像是一个只急于倾诉的孩子。他的目光都带上了点点愁绪:“想来几位叔叔都是瞧不上我的……侍郎也觉如此吗?”
  陆长亭差点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这样的话,叫他如何应答?
  “罢了,不说此事了。”朱允炆自己大概也觉得这样的问题着实无趣,于是笑了笑,便将此揭过了。
  正当这时候,黄子澄前来拜见了,朱允炆也并不避讳陆长亭,直接令人将黄子澄请了进来。黄子澄面上神情有些刻板,陆长亭甚至能看见他眉间隐隐跳动的怒火。
  “陛下。”黄子澄拜了拜,随后落座。
  “黄先生。”朱允炆的姿态分外礼遇。
  按理说,如今还未升任太常寺卿的黄子澄,在朱允炆跟前应当不至于受如此看重的,除非是黄子澄依旧与历史上一样,同朱允炆说了什么话,引得朱允炆愿意尊他为先生。
  黄子澄摆了摆手,道:“不敢不敢……”
  黄子澄顿了一下,眉间的怒气渐渐蔓延开来,他厉声道:“前日秦王前来辞别,姿态着实没有为叔父者,为臣者的模样。”
  ……还是说到这一点上来了。陆长亭掩去眼底的目光,也就这样静静地听着。
  “二叔……”朱允炆开口说了两个字却又顿住了,大概是他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自己的这位叔叔了。
  黄子澄低声道:“如今各藩王拥兵自重,若非他们手中兵权,又如何敢这样轻视陛下?”
  朱允炆微微皱眉,并不说话,像是在沉思什么。
  黄子澄却正当激愤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这倒也正常,朱允炆身边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都是读书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