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越想越头疼,心里又悬着心,建章帝下定决心的事,少有改的,临走之前就说了,这回一定要给恭王教训,就肯定不是说着玩玩便罢的。。。。。。
她才拿起杯子要喝水润润喉,缓缓自己的心情,就听见外头闹起来,谢司仪匆匆忙忙走出去,又面色苍白的进来,先看了卢皇后一眼,踌躇半天才期期艾艾的告诉她:“娘娘。。。。。。前头传来消息,说是殿下忤逆圣上,对圣上不恭,圣上让他去守三个月皇陵。。。。。。让他在祖宗先人跟前好好反省反省自己犯下的过错。”
卢皇后两眼一翻,真的晕了过去。
建章帝居然真的舍得!这个忤逆的名声一旦按在了身上,哪里还有前程可言?!就算是当官的那些人,一旦被人参个忤逆不孝,那也是要罢官,何况是皇家的人!
忤逆不孝,这四个字落在人身上,比一座大山还要让人喘息不过来,恭王捂着被建章帝的砚台砸的血唿唿直流的额角,两只眼睛紧紧盯着建章帝,唇抿的死死的。
他要是忤逆不孝,当初就该直接拒了卢皇后的意思,就该直接跟建章帝闹开他跟卢采薇的事儿,而不是当个给卢皇后跪了三天的傻蛋。
可现在,他因为已经被逼到了绝境而奋起反击的行为,竟然被建章帝直接盖上了忤逆不孝四个字的大印,他牵起嘴巴笑了一声。
建章帝却笑不出来,他盯着自己的小儿子,又转过头去看窗外,半响才道:“你们当年的事,朕如今也都知道了。知道你委屈,可有些事,不是委屈便能做的。你活的竟还不如一个小孩子明白。。。。。。”建章帝在桌案后头坐下,看着恭王:“这些年,朕对你不好吗?你当真以为朕不知道你在太原私自挖矿的事儿?你总记着从前你母亲哥哥欠你的,可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有的?朕给你挑的杨氏,这么些年,待你好不好?你这些年,过的比你哥哥差在了哪儿?”
恭王目光闪了闪,偏过头不发一言。
“说什么气不过,说什么委屈。”建章帝嗤笑了一声:“不过都是借口罢了,其实你是被养大了胃口,膨胀了野心罢了。”
他说完,连看也不再看他一眼,挥手打断他即将出口的话:“不必说了,你去见见你母后。见完了,收拾收拾东西,就去吧。”
竟连中秋跟自己的大寿也不叫他参加,恭王艰难的咽了咽口水,只觉得喉咙疼的厉害。
安公公弓着腰来请恭王,面上虽然什么也不露,心里却抖的厉害,这个月出的事儿可真是太多了,转眼之间,太子成了这样,现在恭王又要被打发去守皇陵。。。。。。。
恭王头也不回的出了门,他知道建章帝的性格,说一不二,决定了的事就不会改,何况他在御书房被砸砚台的消息应该已经插上翅膀满天飞了,再求情也是枉然。
安公公走在前头,他捂着额头跟在后头,一路埋头走的飞快,等到了清宁殿,立住了脚回望这红红的宫墙,由这宫墙往外看这钩心斗角、美轮美奂的宫城。
这里是他曾经住了十几年的地方,他曾经想永远住在这里,可他终究不能永远住在这里了。
一路上都捂着头,宫里头伺候的人固然不敢多嘴,可私底下却难免窃窃私语一番,不消多久,卢太子妃跟宋楚宜这边也早早的就得了消息。
彼时她才打发了杜夫人……………建章帝只是大骂了一通杜阁老,却没真对他怎么样,是因为朝中还要用他,卢太子妃自然不会拆他的台没完没了,由着宋楚宜把杜夫人敲打了一番,才打发她去了……………所幸杜夫人也知道自己理亏,倒是不敢再提恭王如何如何的事了。
吴嬷嬷一听就拍着手笑了:“该!这可真是现世报了!”再没人比她更希望看见太子和恭王遭报应了,这两兄弟就不愧是同一个娘胎里出来的,都一样的人面兽心不是东西。
卢太子妃正跟宋楚宜说向明姿出阁那天的事,听说是荣成公主的女儿去压床,又忍不住笑:“倒是叫她得了这个大红包。”
荣成公主自来是明白人,宋家日后跟太孙就是走不脱的了,她自然是乐意跟宋家亲近。待听完沛音报上来的消息,眼睛也没眨一眨,回头去问沛音:“现在恭王殿下去清宁殿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章节目录 一百零九·算准
听见沛音应了是,她牵起嘴角笑一笑,看着宋楚宜:“我晓得他的性子,也晓得我那位姑母的心思,这两个一旦见了面,就如同太子跟她一样,说不到几句就要吵成一团的。”
吴嬷嬷听的更欢喜,面上不好说出来,心里巴不得他们再闹出些什么事来,好不去守皇陵,干脆直接贬成庶民也就罢了………………前朝也不是没有被贬了庶民的皇子皇孙。
宋楚宜亦忍不住挑了挑眉,知道恭王的性子和卢皇后的性子,建章帝还叫恭王去见卢皇后。。。。。。她有些震惊,随即又摇头,建章帝应该是想叫卢皇后彻底看清楚自己把儿子养成了什么模样,也叫她知道千依百顺也换不回来儿子的心,她以后做事,恐怕就会清明一些了。
卢皇后自己也觉得自己遭到了报应,尤其是看着恭王本能的躲闪开了自己伸出去的手,眼泪断了线一样的往下落。
她不知道事情怎么就成了这样,也不知道两个儿子为什么最后会对对方恨之入骨,心里苦的像是吃了黄连,嘴唇抖了半天,才喊出了恭王的小名。
可恭王只是麻木,他当初听杜夫人死劝活劝,说卢太子妃答应了,只要他写封信就一定为他求情,还以为卢太子妃心里当真还顾着旧情,心里不是没有隐秘的欢喜。
可是直到他等来建章帝的一通臭骂和建章帝毫不留情的处置,才晓得一切都是卢太子妃在给他设套……………可这也着实怪不得卢太子妃,但凡自己还有一丝尊严,还要一点脸面,还有一点廉耻心,就不该抱了希望,不该写这封信。
他落到如今这个下场,他恨不得卢太子妃,可是对于自己的母亲,却不能不怨。他出了一会儿神,正好听见卢皇后问他:“你就这么怨母亲?母亲也是为了你好。。。。。。”
她哪里知道卢太子妃当真六亲不认,谁的账都不买,要是早知道,她宁愿就叫恭王永远呆在封地不要回京城来,周唯昀留在京城当质子就当质子也罢了。
恭王扯了扯嘴角,对着卢皇后满含讥诮:“那母亲当年骗我跪了三天,回头就叫礼部的人准备太子大婚,太子妃金册,也是为了我好?”
卢皇后怔怔的看着他,被他问的哑口无言,半响才闭了眼睛,一副万分悲痛的模样:“我不过就做错了这一件事。。。。。。”
“就是这一件事。”恭王连一丝多余的情绪也没有:“就是这一件事,我才知道在您眼里,我的一切都可以随意给他。而我让够了,退够了!”
他忽而激动起来,站起来放开了捂着额头的手,头上血淋淋的伤口就落在卢皇后眼里:“何况倒了封地他也没放过我!你知不知道我好几次差点死在他手上?!要不是你一味纵容,要不是你一直叫我退退退,我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两个儿子,她自以为都已经对他们掏心掏肺,可是到头来,没一个领她的好,都跟她反目成仇。她觉得活这一世颇为失败,可前头也算的上顺利的,建章帝待她也好,一切的悲剧都是从太子要娶卢采薇开始。
可卢采薇也不是自己要嫁给太子的,她原本以为恭王退了这一步就从此海阔天空,母子其乐融融了,可是到现在才明白一切都是自己一厢情愿,自以为是。
“他又不喜欢表妹,他不会对她好的!”恭王朝卢皇后走前了几步,瞪大眼睛瞧着她:“当初我这么告诉你,你不信,理也没理我。他有抢人东西的毛病,你就帮着他抢。。。。。。到头来,你还指望我跟他和睦相处,还指望我对你们一如从前?!母亲,我知道百善孝为先,我也知道生恩无限大,可是我原没求您生我!当初也不是我求着您抱着我抛下他的!”
恭王一股脑的发泄了心中怨气,冷笑着看了卢皇后一眼:“儿子以后怕是没机会再见您了,您保重罢。”
他说罢,往地上结结实实的磕了三个头,不顾后头卢皇后的喊声,一路出了清宁殿,见前头已经有内侍省的人等着了,又回头再往清宁殿看了一眼。
就是这回头的功夫,前头已经哗啦啦跪了一地,他转头一瞧,瞧见一个穿着常服的清俊少年正缓步行来。
他愣了一瞬才反应过来,旁边的内侍们已经纷纷跪倒在地喊太孙千岁了。
眼前的人长得实在同卢采薇有几分相像,恭王看着他走进前来,竟情不自禁的倒退了两步。
周唯昭面上没甚表情,上前喊了一声王叔,就道:“皇祖父叫我来送您回王府。”
建章帝说到做到,说叫他磕完头就走,竟真的就片刻都不叫他多留,他是真不要他们这两个儿子,一心一意的扶持眼前这个毛头小子了。
恭王原本还在心里发笑,觉得建章帝的决定做的也实在是太早,可这毛头小子却比他想象的还要沉稳不知多少,面对他这个差点要了他性命的王叔,竟半点情绪都不外露,既不见义愤填膺,更不见幸灾乐祸。
传言在龙虎山上养了七八年的皇太孙,原来竟被养的这样好,难怪镇南王跟宋崔两家都追随在他身后。
他看了他一眼,竟鬼使神差的喊住了他:“我想先见见你父亲。”
周唯昭仍旧没什么表情,回话倒是回的很快:“父亲他被马圆通余党谋害,现在还在将养,供奉说受不得刺激,皇祖父最近不叫人打扰他,恭王叔不如等下次从皇陵回来,再见也使得的。”言罢又催促内侍省的人先行遣人去恭王府通知一声,备齐东西。
满心以为这次纵然不能如愿,也能慢慢磨软建章帝的心的令长史正在院里喝茶,听见宫里来人,还以为是恭王回来了,谁知出来一听,听见的竟是恭王要去守陵的消息,不由得僵在了原地。
更完啦,继续求订阅求月票啦啦啦啦,攒稿的日子真是万分煎熬,爱你们么么哒,大家早点睡。(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m。阅读。)
章节目录 一百一十·聪慧
杜阁老如丧考妣的回到家,见到的是同样如丧考妣的杜夫人,杜夫人跪得膝盖都青紫了,正由孙女儿杜芳曦领着人给上了药,靠在软塌上捂着头哎哟哎哟叫唤个不住,实在是太丢人了,她活了这么些年,就没有这样丢过脸,一见了杜阁老,饶是这样老的人了,眼泪也还是忍不住说来就来:“太子妃软硬不吃,那个宋六小姐更是跟个门神一样。。。。。。”
杜芳曦年纪小些,见祖母哭了,有些手足无措的摇了摇祖母的胳膊,垂着头恭恭敬敬的跟杜阁老行礼问安,领着人小心翼翼的退了出去。
她先去了杜大太太房里,杜大太太正在用饭,见了她来还忍不住诧异:“怎的今天没在你祖母那儿用饭?”自从上次杜夫人从宫里出来,就对孙女儿格外看重,最近几乎天天留饭的。
杜芳曦在母亲这里就要自在许多,跟她面对面坐了,先问一声父亲,得知又不在家,就叹了口气:“祖母今天从宫里出来,瞧着似乎不大好。”
这杜大太太也知道,前些天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