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没想到这住城里的也这样。能有钱住院的大多是城里有单位的机关或者工人,所以这些人里面城里人不少。
看来这时候城乡差异真的不大!至少在很多习惯上。
医院并不是封闭的模样,没有什么院墙,只在大门方向象征性的做个大门和矮围墙,其他方向是通的。
第23章 第 23 章
林帆又想上厕所了,不过一直憋着,没有勇气再去走一遍。尿检的时候,林帆入过一次,以为在城里又是大医院,厕所最起码还是不错的。问了方向,医生往瓦房后面一指“往那边走就知道了,大概一百多米,有写字的,会看字吗?”医生抬头看林帆。
林帆点点头,就拿着检验杯走出去了,看到用墨水还是什么黑色汁水的大大写着“厕所”。
走近五十米,一股臭味扑过来,差点窒息,除了“厕所”二字,还有“男”、“女”,林帆这下不会怀疑了。
一进里面林帆闭气的辛苦,忍着没等尿完,取个样赶紧出来了,所以现在没多久就又有尿意。
前世前十几年是在农村过,现在也是在农村过,厕所已经是很简陋了,可是因为是自家用,也打理的很干净,最起码不会到处都是屎尿流淌。再加上村里自己做的粪坑,常常做烧粪土,不会积得茅坑满。
这医院的公共厕所,就是拿着砖头垒个差不多两米高,上面也封顶,“男”、“女”进入口是相反不同方向。地方不大,小小空间,加上使用公用的东西总有人不管不顾,怎样舒服怎样来,边上也到处都是屎尿,没有真正到坑里,其他人这有样学样,公厕不就是变成“恐怖”的了吗?
医院的工作人员估计不会用这个厕所的,好多医户人员都有自己的住处或者宿舍,人家估计有给他们专用的厕所,应该是个专门给他们住的院子。这也就解释得清楚为什么公厕这么惨了,人家又不用,一次两次弄得埋汰样,谁会再管。
“林帆,谁是林帆!”
“来了!”
“这是检查结果,拿去医生那里,让他看。”
“好,谢谢!”
医生那些检查结果,也就是手写的字迹。
“是怀孩子了,已经差不多两个月!没有多大问题,多补充营养就行,有条件可以过几个月来检查一次。”医生低着头,扶着眼睛,眼睛腿断了再接老是松滑下来。
“……那就这样?”林帆觉得好简单,没有别的其他东西,比如注意事项啊,开维生素什么的。
“……”医生终于抬头,瘦黄的脸呆板看着林帆。“还能有什么,补充营养不就行了吗?行了,要是不放心,多注意休息,过几个月再看。”这时候,营养什么的就不要说了,能吃饱已经是很好生活了,有多少人营养不良?从还是胎儿起就营养不良的太多了,各种病,其实就是缺少吃的。
作为医生,他也知道,说的都是废话,谁家都缺吃,可他还是忍不住要说说。就连他自己也是长期缺营养的样子,有工作不一定宽裕,孩子多,要吃饭。家里老人兄弟姐妹多,也要接济,谁都不容易!
“农村里不是自己养鸡吗,两三只母鸡,每天都有鸡蛋,要是舍得,每天一个鸡蛋是最好,这样孩子才会健康!”
林帆发现没啥可说的,就跟他道谢。边上李翠花听说有孩子早就乐开了花,她就说嘛,他儿子就是厉害!
“娘,你也听说了,医生说孩子要补营养呢,我想去看看供销社有啥,买回去也有备无患。”林帆知道李翠花一会看她买东西肯定又说她浪费,背后也不知道怎么嘀咕她呢,现在她手上一百多块钱,真心不少了,可不能亏了自己和孩子。
“行行,那去吧!”
“鸡蛋,红糖,这些也要票,娘你看村里谁家有鸡蛋,回去我买点。红糖我还有一斤的票据,一会就都买了吧!”想添加点腐乳,才想起来,自己没有带陶罐,没得装。
“那多浪费,回去我给你寻摸寻摸,这开春了,不少人家孵鸡蛋,到时候给你选,这个不是你娘吹,看小母鸡可准了!”
买红糖一斤,这时候也没有别的东西,自己也没票,称点肉和骨头、猪肝一小片。肥肉卖完了,只有瘦肉,这个便宜点,也没有了,最后半斤!
肉是很缺的,缺油水都爱吃肥肉,但是瘦肉一样受欢迎,就是不够肥肉香,不够过瘾,也不能炼油。
来来回回,午后才到家,饿得不行,李翠花死活不愿意在国营饭店吃饭,就算林帆自己掏钱掏票都不行。难得的当面就指着林帆说败家,林帆累得不想争执。
现在是又饿又累,气都没力气发。
林帆不满,李翠花对她更不满。她对张大林说:“林家就是个败家玩意,林帆这个林家女看来也没有区别,你知道她做了啥吗?要去饭店吃饭!嘿,饭店啊,那是咱老百姓能去的地方吗?好在被我训了一顿,张家可是正经人家,可不能那么嘚瑟,我儿子赚钱容易吗?她手一快就没有了。”
“以后你多看看,老五在部队不容易,其他的等她生下孙子再说吧!”
林帆看着眼前那点肉,面无表情。李翠花手里有钱,跟着张建设这个儿子,张建设手里也有钱,但是没怎么见他们买肉,基本一个月吃油渣一次,很少吃两次的。
但是林帆又想吃肉,手上有钱,舍得买,问题又来了,你买了肉总得孝顺老人吧,得,又得分分。这样虽说两个老的未必会吃,可能进了大房的孩子的嘴里去了。
你们有钱舍不得买肉,我自己买点还得分过去,花的是我的钱,反过来骂我不懂生活,吃的时候却不知道停,他妈的啥道理,我的钱难道是大风过来的?一家买肉两家吃。
妈的,刚刚李翠花把猪肝拿走了。吃草的猪,猪肝很有营养的。
林帆摸了摸钱带里的钞票,以后还是吃独食好了,她们受不了会自己买肉的,自己现在也是属于没收入人群,花钱全靠张爱国,要是人家一个不高兴,不给钱了,她和肚子里的孩子连西北风都没得喝。李翠花两老是张爱国父母,每月都给钱,他们不舍得是他们的事,别总等她送肉。
孝顺啥的,不是每月都有赡养费了吗,这时候全中国有多少老人能像他们似的,还有每月能领钱的?
不多!
总不能让自己家又出钱,平时又出肉吧!
粮食如果不养牲畜的话,应该足够林帆吃到下次收获吧!好不容易嫁人,可以吃饱了,也不用省了,咱不是有老公赚钱么!
这么想着,林帆就开始给自己做饭了,猪肝没了,还有两块骨头和几两瘦肉呢,洗洗骨头扔铁锅里,看能煮出点肉味不?
第24章 第 24 章
吃完个迟来的“午饭”,林帆冒了一身汗,这都是饿的!虚汗!
吃完饭爬床睡觉,一直睡到天都暗下来了才醒来。
灶里的火已经灭了,灰也凉了,没有人往里添柴就渐渐熄灭了。好在锅里的骨头汤也差不多了,把没啥肉的骨头捞出来,用筷子捅捅中间骨洞里面的骨油,然后把骨头扔了,清水熬出来的,汤也清亮,上面就飘几点油花。
啥肉味都没有,真真的“清汤”,本来看着被剃得干净的白骨就知道结果了,聊胜于无吧!
奢侈一把,用清汤下个面条,这是珍贵东西,切点肉丝放下去,加了盐巴,看起来挺香,口水真的快速分泌。
唏哩呼噜吃完,感觉好舒服啊!
碗里还有两指宽的瘦肉条,腌制着,明天可以吃两顿肉味,其实一次吃完完全没问题,不过,留着吧!
想想前世的生活,工作以后,还从来没有让自己这么窘迫过,想吃都吃不起。
第二天,林帆起来做饭,还要出工的。刚怀孕算什么?人家有的妇女还在地里田间生孩子呢,干到生,说的就是这个。生下来,休息一两天就得继续下地,风里来雨里去,这是被称赞的“女战士”、社会主义“新女性”。林帆不愿意当“女战士”,但也不能当“蛀虫”。
所以,林帆还得上工,不然不只是没公分,分不得粮的问题。那是拖社会主义社会的后退。
辛辛苦苦忙了半个月,种子全部下地,休息两天,继续种红薯,花生啊黄豆啊,林帆根本不知道自己手里拿的是什么,反正只管按照要求做,都不想思考!
从她开始拿公分开始,这些活就做过,可是,还是觉得好辛苦!
大锅饭人积极性不高,可是要完成的任务却不少。农忙结束,有些地方要组织人手挖水库,大搞水利工程之类的。男男女女,挑土挖土,恨不得个个是超人才好呢。
林帆没有去过,原来在林家时,陈菊花是想林帆顶一个名额的,那时候就林帆的身板,去了,不死也没了半条命。
就林帆知道的,他们几个附近的村庄,死在那里的,不下一支手掌数。不死的,回来后身体大亏损,多病痛,短寿数。
林帆反抗,加上各种原因,最后去的是林有粮,半年后回来,只剩下骨架子了。养了半个月,人才见活过来的样子。反正那以后,林帆更被陈菊花记恨就对了。
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就那样,环境不要说了,吃的方面,也是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可不就是亏损。需要发展的工程不少,靠着肩挑手提,尽量不给国家拖后腿,尽量不给国家添麻烦。全都靠一双手和脑袋下的肩膀。
这时期有许多遭人诟病的事,也有许多另人肃然起敬的人和事。
林帆家分家了,男人又是军人,也是给国家做贡献了,她家就没有这个要求。
其他人家也不是家家都有要求,一般是去年和前年没有去的,那今年就轮到你家派个人过去了。今年说是没那么辛苦,只做一个月,就可以回家了,因此也没有大动静。
几翻轮下来,一个村子一次去也就十个人以内,最多不超过十几个人。毕竟村子里也是要人劳动生产的。
这不得不说还是城里好,农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支援城市建设,城里人有工作安排,有粮本,有各种票据发放,有工资拿。
最忙的时候过去了,大家的活相对轻,除草施肥什么的,比前面好做。
林帆肚子也显出来了,想着鸡蛋没得吃,得买。过去两个月了,张爱国啥消息都没有,不知道是咋回事,她都怀孕了,难道就没有别的表示么,比如寄钱啊,再不济,寄物也行啊,难不成已经忘记这个相处半个月的媳妇了?。
吃肉没肉票,买布没布票,最主要是林帆手里的钱只能少,没办法增多。花出去了,就没了。从一个经济独立的女强人到现在的吃“软饭”,林帆一点勉强都没有,这个连鸡都不能多养的年代,想要钱花,还得跟能“正常”领钱的丈夫要。
让自己和孩子过得好一点,难道要做个苦哈哈的所谓坚强女性,然后身体累垮了,然后丈夫的钱留给后来的女人花吗?傻子哟!
现在没有信息回来,过段日子再去去信好了,孩子的衣服什么的得准备了。
林帆睡过午觉,想想,不如先捉几只母鸡过来养着好了,于是去找李翠花,她说过,会看小鸡仔是公是母来着。
林帆被李翠花的带着走去村里的人家,她说这家有鸡苗,就是多孵化了,再养数量就超了,得分给别人。
“孵的鸡蛋不知道能成活多少,通常都会放多些,今年本来想给她闺女孵一些,哪想她闺女那边的婆家对她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