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覆手繁华-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王侧妃笑着道:“这位女史在西夏是什么官职?为何齐语说的这般流利?可是东平长公主让人传授的?”
  她记得之前来的两个西夏使臣,虽然也说齐语,但是那奇怪的口音却让人忍俊不禁。
  “回侧王妃话,”女官道,“臣为大夏文学馆学士,平日里整理文典,实实在在的校书郎,东平长公主和亲大夏时,大夏就已经设置文学馆,从大齐带来的书籍都置于此,我们通过书籍学习大齐的礼仪……”
  所以大夏的女官能从装扮上看出她是侧王妃而非王妃。
  这样庄王侧妃惊讶不小,她从来没想过,西夏一个小小的国家,竟然会和大齐一样有这样的官职和人才。
  在她们心里,如今东平长公主做了掌权太后,西夏就似藩王的封地,从此之后只会对大齐俯首帖耳。
  如今看来,裴杞堂他们能够帮助东平长公主夺权,并没有她们想的那么简单。
  那李常显之所以派遣那样的使臣来大齐,是根本没有将大齐放在眼里,还是想要让大齐误以为西夏还是蛮夷之地,大意轻敌。
  太后让人赐座,西夏女官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并没有十分热络地与太后攀谈,这不是向抬起臣服的态度。
  庄王侧妃目光闪烁,再怎么说,没有太后的营救东平长公主不会在西夏摄政,而且两个人是母女的情分,东平长公主派使臣来,怎么也该事先交代,见到大齐太后应该如何作为。
  旁边的宁王妃抿着嘴唇,心已经渐渐沉下去。
  一定是出事了。
  庄王妃侧妃忍不住询问西夏女官:“听说如今登基的夏帝只有十岁?”
  西夏女官道:“陛下虽只有十岁,却已能理政,亲自平了五原郡的叛乱。”
  太后知道番邦的那些小国长期战乱,几乎每年都会有部族首领起兵造反,所以对他们来说打仗是常有的事。如果李默不能统兵打仗,就算有东平摄政,李默王朝最终也只是一个短命王朝。十岁孩子是不可能带兵打仗的,应该只是在一旁见识了战场,不过女官现在说出这样的话,却意味深长。
  东平是怕他们会小看李默?
  西夏女官道:“平昭太后说,陛下的皇位来之不易,不光是十二监军司不好统帅,周围国家也是虎视眈眈,天下初定,陛下要习文修武,勤于政事,才能稳固王朝。就算他年纪再小也是大夏的君主,他的孩儿将来就是大夏的储君。”
  这下说到了点子上。
  庄王侧妃道:“说的是,寻常人家的男子也就罢了,作为刚刚登基的一国之君,虽然是有十来岁,也要开始着手选后了。”
  西夏女官不卑不亢地道:“平昭太后正为此发愁,西边的回鹘,东边的金国都来求盟交好,太后娘娘一时难以决断。”
  这句话,让所有人的脸色都变了。
  东平是在婉拒和亲。
  为什么?
  太后也愣在那里。
  西夏女官脸色却仍旧如常:“平昭太后自然想要立即为陛下迎娶皇后,帮她打理宫中事宜,只可惜大齐皇上身下没有适龄的公主,皇室宗亲又舍不得将女儿嫁去西夏小国,否则太后一定会从母国选一位皇后去大夏。”
  句句都是讽刺,众人仿佛已经看到东平脸上轻蔑的笑容。
  庄王妃的脸有些挂不住了,舒王妃也转过了头,装作什么都没听见的样子。庄王侧妃脸上的笑容僵在那里,宁王妃仿佛能听到自己心跳“怦怦”作响。
  大殿一时鸦雀无声。
  所有的命妇都像是被封了口。
  西夏竟然有这样牙尖嘴利的女官。
  西夏女官说着话看向旁边的庄王侧妃:“其实我们大夏虽为小国,却也有百年的国史,否则当年先皇也不会将平昭太后送来西夏和亲。”
  难道先皇的长公主还比不上皇族宗室女不成?
  庄王侧妃竟然哑口无言。
  西夏女官说着看向太后:“太后娘娘,小臣也是胡乱说,还请您不要怪罪。”
  …………………………………………………………
  某些人也要倒霉了。
  

第三百二十八章 作死
  这并不是胡乱说。
  而是将东平长公主的心思完完整整地表达出来。
  西夏再小也是一个国家,既然是两国和亲,就要有和亲的诚意,就算不送来皇帝的亲生女儿,也要送来皇族宗室之女,大齐随随便便封一个女子为公主嫁给李默,西夏不可能会答应。
  大齐说是扶正了东平长公主,但是东平和李默能有今天的地位,也是靠他们自己谋划。
  可就算是东平不同意,也可以让女官悄悄与太后商议,为什么会这样大张旗鼓的行事。
  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内情。
  所有人正坐如针毡时。
  宫人进来禀告,“校场那边出事了。”
  宫人话音刚落,西夏女官立即起身告辞:“小臣随时听候太后娘娘传唤。”
  太后点点头,吩咐宫人带西夏女官下去歇着。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太后板着脸,看向那慌张的宫人:“怎么了?”
  宫人道:“裴将军在校场将沈昌吉杀了。”
  本来刚刚悄声议论的命妇立即住了嘴。
  刚刚得胜归来的裴杞堂将沈昌吉给杀了,而且还是在校场。
  太后面色不虞:“是皇上让裴杞堂杀的沈昌吉?”
  宫人仔细地说起来,“裴将军与沈昌吉在校场示范神臂弓的威力,沈昌吉半途发了狂,突然就提剑向皇上冲过去,裴将军为了护驾,就将沈昌吉射杀了。”
  庄王侧妃忍不住道:“人当场就死了?”
  宫人点点头:“那神臂弓威力极大,从沈昌吉身上穿来落在地上,两个宫人合力才将地上的箭拔出来。”
  太后松了口气,如果不是有人在场,她要说一句:死得好。
  只不过她没想到的是,沈昌吉就这样死了,以皇上的心性,过阵子好了伤疤忘了疼,很有可能让沈昌吉继续到身边伺候,毕竟只有沈昌吉审讯犯人的方法能让皇上满意。
  现在这人死了,倒是永除后患。不管裴杞堂有心还是无意,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太后道:“那沈昌吉真的要刺杀皇上?”
  宫人禀告:“千真万确,几位大人都在一旁看着呢。”
  皇帝本想养条狗,谁知道竟养出一只狼,可想而知他现在的心情一定很不好。
  宁王妃听着胆战心惊:“王爷呢?王爷有没有在校场?”
  听到宁王妃的话,宫人目光闪烁,向前走几步伏在太后耳边说了两句。
  太后惊讶地看着宁王妃,脸色渐渐难看起来。
  宫人站到一旁,太后吩咐庄王妃:“除了宁王妃,你们都退下吧,改日哀家再传你们。”
  命妇听得这话纷纷站起身向太后行礼,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走出了慈宁宫。
  庄王妃和庄王侧妃快步走到了僻静处,庄王侧妃拉住了庄王妃的袖子:“姐姐,我瞧着有些不对,西夏女官是那样的态度,特意提点我们不肯将郡主和亲。”要知道庄王府和舒王府都是有适龄的郡主可以和亲的。
  她们却合力推上了闵江宸。
  庄王侧妃道:“方才太后脸色都变了,还留下了宁王妃……恐怕是宁王府出了差错,我们快些给王爷送信,让他有所准备。”
  庄王妃的心也揪起来。
  总不能真的要在皇族宗室中挑选吧?舒王还有一个女儿,他们庄王府可是还有三个女儿没有出嫁。
  庄王妃忽然觉得一阵头昏眼花,她怎么舍得让玉环她们嫁得那么远,她们可都是从小在她手心里长大的啊。
  “快,”庄王妃喘口气,“我们快回去……快回去商议对策。”
  ……
  大殿里没有了旁人,宫人上前轻手轻脚关上了门。
  宁王妃迫不及待地开口:“母后,怎么了?是不是王爷……”
  此时此刻她倒希望是宁王又惹了皇上生气,所以宫人才将消息悄悄地禀告给太后。这样还不算太糟。
  可如果是西夏的事,宁王妃不敢细想。
  太后恨不得立即一掌掴在宁王妃脸上,她还觉得奇怪为什么东平会让女官这样说话:“原来都是你捣的鬼。”
  太后的目光冷漠如同寒冰般,宁王妃仿佛被一盆冷水从头浇下,方才那些不好的预感涌向心头。
  太后满脸讥诮:“哀家倒不知道,你还是个通透的人,懂得用王家幕府来为你谋划,从前哀家以为你规规矩矩,胆子又小,总要护着你一些,原来……哀家是小看你了。”
  宁王妃的脸色顿时变得煞白,王伯俭他们出事了。
  怪不得宁王都已经回到了京里,还不见他们的影子。
  太后道:“你留在宁王府没有进宫是在等他们回去吧?”
  宁王妃急忙否认:“母后,儿臣……儿臣没有……王府里是几个幕僚,可,儿臣不知道什么王家幕府。”
  太后淡淡地道:“真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你派去的王府长史和王伯俭已经被东平扣押在了西夏。”
  宁王妃全身的血液仿佛都被抽走了,她立即站起身跪在地上:“母后,儿臣并不知道他们在西夏做了什么事,儿臣只是让他们照顾王爷,是不是他们自作主张犯了什么错。”
  “还在狡辩,”太后冷笑一声,“你可以在哀家这里什么都不承认,皇上一会儿就要召你过去,皇上可没有哀家的好性子。你的人等着坐收渔翁的时候,被东平捉了个正着,东平已经连夜审问并写成了卷宗呈给皇上,面对真凭实据,看你要怎么辩驳。”
  宁王妃顿时浑身没有了力气,她怎么也没想到东平长公主会审问宁王府的人。
  她让王伯俭去西夏是为了将太子通敌的证据握在手里,这样就可以掌握主动权,借此向东平示好,将太子的人收为己用,并在西夏安置眼线。
  却被东平长公主察觉了。
  宁王妃一脸乞求:“母后,儿臣是不甘心,儿臣想要抓住太子,让他永远不得翻身,这样王爷就不用活得战战兢兢。”
  太后摇了摇头:“恐怕你不是想对付太子那么简单吧,你还想将手伸到西夏去,”说着奇怪地看着宁王妃,“哀家怎么就被你骗了,闵江宸去了西夏,就能任你支配,你想要做什么?想要将来谋反向西夏借兵不成?我看你是在作死。”
  …………………………………………
  我是预言帝
  

第三百二十九章 走投无路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所以东平是那样的态度,任谁都不喜欢被人算计,尤其是东平刚刚掌握西夏大权。
  太后道:“你想要做大齐的摄政皇后,也要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
  太后站起身就要走出屋,一副不再理睬宁王妃的模样,宁王妃顿时惊骇,忙爬了过去抱住了太后的腿:“母后,儿臣错了,儿臣错了,儿臣这么做都是为了王爷,儿臣不想让王爷像……像庆王爷那样……儿臣真的没有别的思量。”
  “母后,求母后救救儿臣,儿臣知错了。”
  太后看着宁王妃:“你出身荣国公府,应该有你两个兄长那样的气度,于是哀家看中了这门亲事,宁王又痴又傻,你若是能将荣国公府管起来,你们也会做一对富贵闲人。是什么让你有了那样的自信,觉得自己能够掌控一切,将所有玩弄于手心当中?”
  太后弯下腰,轻声道:“就算你成功在西夏安插了眼线,接下来你要怎么做?找到合适的时机,借用西夏和你哥哥手中的兵马谋反吗?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