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锦绣觉得腿酸,踩在雪堆里久了还觉得冷,这时不远处季舒窈身边的宫女找过来了,问琴见郡主和当初在巷子口见过的男子站在一起,心中顿起了警惕,在旁挽住季舒窈劝道:“皇后娘娘常唠叨呢,外面冷,奴婢陪您回殿里去。”
“二王子说的越骆风光,真的很美。”季舒窈冲着晏黎笑了笑,微福了下身,在问琴的陪同下离开了花园。
苏锦绣松了一口气,正等着晏黎也赶紧走开,却不想他朝着花坛这边走来,直朝她的方向。
难道他发现自己了?
不可能,苏锦绣看着他已经走到了她外面的花坛边沿,双手悄悄在地上抓起一把雪,伺机而动。
晏黎在一株牡丹花前停下了脚步,抬起手,将其从枝上折断。
这样的时节能够见到牡丹花,足以见得大魏皇室的财力,光是搭建培育这些花的暖棚都要花许多银子,这些花摆出来后熬不到半夜就会被冻死,就是为了美观,可下得去血本。
晏黎将花凑到鼻子下闻了闻,缺了些四五月开时的香气,不过开的盛艳。
摘完花之后他便朝后退了一步,转过身朝前殿那儿走去。
苏锦绣看他走远了才起身,拍了拍身上的雪,从花坛中跳出来。
前殿那儿是进不去的,想知道的也清楚了,苏锦绣打算回那边的宴会去,这才往回走几步,背后忽然传来了晏黎的声音:“原来是苏姑娘。”
给她下套呢。
苏锦绣转过身,淡淡的看着他:“这不是晏公子么。”
晏黎执着那朵花,笑的跟它一样灿烂:“我们可真是有缘,苏姑娘怎么会在这里。”
苏锦绣没吭声,没多久之前才和娉婷郡主说过有缘,这会儿见到她又这么说,她不禁想,他是不是见着个姑娘都这么开场,脸皮不是一般的厚。
“之前在定北王府不识姑娘身份,后来才知道原来是苏府的小姐。”晏黎也不介意她这幅神情,当时为了查到她的身份,可废了些功夫,谁能想正儿八经的大小姐会这样女扮男装跑去定北王府参加酒乐宴。
再想想她在醉霄楼里做的那些,这一切也就不奇怪了,她可比大魏朝一些姑娘要来的特别。
“到了大魏就要守这里的规矩,堂堂越骆国二王子,别再做出什么闹事之举,以免到时去了刑部,还得千里迢迢去越骆国找人来赎你。”
晏黎脸上笑意未变:“苏姑娘这是在关心我么。”
苏锦绣轻嗤了声,不再搭理他,转身直朝着宴会而去,晏黎也没有拦她,就站在那儿远远看着,转悠着手里的牡丹花,浅笑着。
回到宴会厅时这边已经正好上了歌舞,几个妃子都已经离开了,里面的人大都在聊天,李舜英见她去了这么久,关切道:“外头冷吧,怎么去了这么久。”
“别提了。”苏锦绣捡去粘在裙摆上的叶子,仔细看了看后抬起头,“都没见到玉雎。”
“她已经定下婚事了。”李舜英看她还是状态外,不由笑道,“之前不是写信告诉过你了。”
“定下婚事就不能来宫宴了么。”苏锦绣没忘,几个月前她就知道孙玉雎定亲的事,“后年才成亲,这会儿就不能出门了?”
“她说她现在整日学东学习的,都不得空,有时陪孙夫人出门参加宴会,也都不能离身,她将来嫁的那个是罗家的六少爷,规矩多着呢。”说起那些世家大族,李舜英有些怕,四五房人住在一起,几辈人下来,底蕴是深厚,规矩也多,不如简单些来的自在。
苏锦绣笑了:“罗家六少爷在外风评很不错,今后和玉雎一定能相处的来。”
“罗六少爷是罗家四房嫡出的,所幸那四房不算复杂,要不然我都替她捏把汗。”李舜英话说了一半忽然停了下来,抬手轻轻拉了下苏锦绣,“你看那儿。”
苏锦绣顺着她方向看去,只见到一个年轻妇人,看起来比她们大几岁的样子,坐在一个夫人侧后方,微垂着头,而那夫人看起来脸色不太好,像是在训话。
“那是已经出嫁的周家二小姐。”
苏锦绣点点头,她听周茗玥提起过,周家二小姐已经嫁人了。
李舜英的语气里无不藏着同情:“这位周家二小姐,出嫁大半年还未有身孕,那位夫人就是她的婆母,已经给他们纳了两房妾室,我大哥认识她的相公,为人有些混账,看来周家三小姐的事对她们影响不小,周家就这么匆匆把她给嫁了,到如今,三小姐的尸骨都还没找到。”
“或许还没死呢。”
“怎么可能,那么大的雪,就是没摔死也给冻死了。”李舜英不太相信,大半夜的从山崖上连人带车掉下去,哪里还有命活。
苏锦绣笑了笑收回视线,她重生回来,走了这一遭后,就觉得许多事没那么绝对:“不是没找到尸骨么,也许她真的还活着。”
第90章 090
宫宴结束后回到苏府晚矣; 快至子时,街上走着的大都是前去庙里上香的人; 热闹过一整夜,隔天人们依旧兴致勃勃的拜年庆贺。
大魏的新年气氛还在持续,初七这日关北门那儿的捷报在上都城里传开; 十一月与塔坨人那场仗宋家军大获全胜,众人欢呼不已,又添了喜气。
如此到了元宵; 上都城中足足要热闹上三日; 年年如此,元宵过后才算结束了新年。
苏锦绣挑了最后一日去逛花灯; 这时天才刚黑; 西市这儿张灯结彩早早已经热闹了起来,马车到了万贯街就进不去了,只能步行,苏锦绣下马车; 前头一群孩子在玩闹,拿着糖串拎着花灯; 身上穿着的还是新年衣裳; 大红大紫; 惹眼又喜庆。
街边的小摊上挂满了花灯,灯上都写着字谜,不远处的桥廊上不断有人在放烟火,这阵仗快赶过年三十; 周遭都是笑声。
人太多了,走的难免慢一些,此时也没人赶时间,苏锦绣便随着人潮往万贯街尾过去,小半个时辰才进西市,这边还要热闹。
进了西市大门后入眼就是一个耍猴的摊子,十几二十来人围着,还有路过的不断停下脚步,人群的中央摆着一辆小推车,上面停了两只灵巧的猴儿,一旁的耍猴艺人正领着一只猴子在表演,那猴儿活似小人儿,穿着身衣裳做着各种有趣的姿势,还会扮鬼脸,逗的人们哈哈大笑后,它便举着个小盆,向围观的人讨赏钱。
苏锦绣弯下腰放了个碎银,那小猴精灵的很,还伸手和苏锦绣握了握,随后朝旁边走去,一个一个绕了一圈。
这样热闹的日子里,出来逛街的百姓也都十分的客气,不一会儿就赚了盆满钵。
再往里走,快到西市的中心,这儿的路宽敞了许多,人也没显得这么拥挤,苏锦绣朝着不远处的归云楼走去,突然看到前面的巷子口有人在推推搡搡。
两个男子在对一个年轻妇人拉拉扯扯,不知说着什么神情看起来十分的凶,这时妇人怀里揣着的药包掉到了地上,包着的纸很脆,这么一摔直接破了,里面的药撒了一地,妇人连忙蹲下身子去捡,那两个男子却还不依不饶,拉扯着她。
有人经过上去劝说,都让那两个人呵退了,苏锦绣走过去,听清了他们的话,是在讨要房租。
“我们上月才给过,不是说好了两个月给一次。”年轻妇人低着头求道,“那是给我相公买的药。”
“过了年就涨租你不知道啊。”两个人推了她一把,毫不留情的踩在那些药上,“涨了租你就要把涨了的钱付了,不付钱就滚蛋。”
“可我们签了契的,你们怎么能说涨就涨,还翻一倍。”
“上都城里就是这样,不爱住你们就滚蛋,没钱还抱着书不放,真以为你相公可以高中啊,别病死就好了。”
两个男子说着就要伸手去夺她怀里剩下的两包药,说不定还能换几个铜钱。
“我倒是想知道,上都城里何时租房不按契,随口说了就是。”苏锦绣上前拦住他们,看这模样就是西市这里的地痞流氓,“怎么,要不要去府衙那儿给官老爷看看,到底是按契算还是按你们说了算。”
“这不关你的事。”提到府衙,两个人眼神退了下,却见她一个小姑娘,随即又凶了起来,“快滚开,也不看看这里是谁的地盘。”
苏锦绣笑了:“我还正想知道这里如今是谁的地盘,叫张三还是叫李四,还是叫九爷。”
一听她叫出大掌柜的名字,两个人神色犹豫了几分,她怎么会认识九爷,怎么看也是个正经人家的小姐,该不会是故意说的,来吓唬他们。
“我们讨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官府都管不着,她要是给不起就滚蛋。”
苏锦绣转头看那年轻妇人:“你们交了几个月租了,契上可写清楚了?”
年轻妇人抬起头看苏锦绣,微怔了下,很快低下头去,声音很轻:“上月末才交了两个月,租的时候还压着一个月的租金,契上写的清清楚楚,都按了手印了。”
苏锦绣这才看那两个男子:“白纸黑字写的,就算是要把人赶走,你也得让人家住满着两个月,再退了押金。”
“这可是我们九爷定的规矩,他们住着我们九爷的房子就该按咱们的规矩来。”对着那妇人能推能扯下得去手,可对苏锦绣这般衣着的,这两混混就不敢这么动了,于是凶巴巴吓唬她,“没你的事赶紧滚。”
元宵佳节,这么好的日子,苏锦绣委实不想对人动手。
于是苏锦绣吩咐清竹:“清竹,你去一趟保安堂,问问那里的掌柜,就说他租出去的房子,到底怎么算这租,他要问你是谁,你就说,是苏家大小姐让你问的。”
说完后苏锦绣笑眯眯的看着他们:“你们打着九爷的名号乱涨租的事,你猜他知道了会说什么?”
听到保安堂时那俩人就意识到不对了,这回是踢到铁板了?可怎么办这俩人都不像是认识的,先避开再说,她总不可能回回都出现。
见他们这么识时务,苏锦绣指了指地上的药提醒:“把药钱赔了。”
其中一个要怒,另一个拉住了他,从怀里掏出几枚铜钱放到苏锦绣手里,嘿嘿笑了声,拉着另一个忙从这边巷子里离开。
苏锦绣转过身把铜钱递给那妇人,柔声安抚:“没事了,这些够不够再买一贴药?”
妇人始终是低着头的,一半的身子还隐在小巷内,她从苏锦绣手里接过铜钱,语气止不住担心:“他们还会不会来。”
“租房子给你们的人叫九爷是吧,西市这儿有不少房子都是从他这儿租的,他有间铺子,专门用来打理这些无人居住的房子,帮忙买卖收租,他有很多手下,其中许多是西市这里的地痞流氓,人一多难免参差不齐,威胁你的那两个就是,我的丫鬟去过保安堂后他们就不会再来打扰你们,要是还有人去烦,你直接去保安堂找那里的掌柜,说是我朋友就可以了。”
半响,那妇人感谢道:“多谢姑娘。”
苏锦绣看到她衣服上还打着补丁,手也冻的红紫,便将手里的袖套递给了她:“你们是外地来的,到上都城备考是不是?”
妇人怔怔的看着那袖套,半响才回过神:“是,我们从城外的村子里过来的。”
对这些人而言读书是件奢侈的事,去学堂内的束脩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加上买书与笔墨纸砚,生活在乡下,靠着耕作生活的人大都承担不起,要再来城里住上一年半载,更是一笔巨大的花费,在这儿入不敷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