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岛菊次郎先生,你这是什么意思?”
江华脸冷了下来,“按照圈子里规矩,除非我不要这《大涅盘经》,否则你是不能上手的。”
《大涅盘经》是为高岛菊次郎准备好的大坑——就是想卖给他的,但江华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一定不能松口,必须得要崩住这一口气。
鬼子的性格就是越打越服,这个时候越是不乐意,高岛菊次郎就越不会怀疑,也越想得到。
第二十五章 犹豫
“是的。”
高岛菊次郎保持着九十度的鞠躬,“刚才赵先生也说过这个事情,但是鉴真大师手抄佛经对我们岛国来说有无比重要的意义,我再次恳请您能够给我一个机会。”
“哼!”
江华摇了摇头,说,“这我可管不着,我是做生意的,难道有钱赚我不赚?”
江华说完这一句话后,没有再理会高岛菊次郎,从抽屉里拿出块平时用来垫桌面搁古董的锦布,对赵铁说,“来,我们聊聊。”
赵铁点了点头,伸出手和江华握在一起。
高岛菊次郎直起身,心脏不争气地猛跳起来。
自己不出去就是想着阻止江华和赵铁谈价钱,看看是不是有机会先看看《大涅盘经》,只是现在看来根本没有用——江华和赵铁的双手被锦布罩着,这是一种秘密谈价的方式,古代的时候华夏的人的袖子很宽大,做买卖的时候谈价就会把手伸到袖子里,手指的比划之中就能够出价还价,这也就是说,自己现在现在唯一能够祈祷的就是江华和赵铁谈不拢。
“妈的!这个江华老是坏我的好事。”
高岛菊次郎心里咒骂着江华,但却无可奈何。
江华和赵铁的双手不起比划,锦布起伏不定,高岛菊次郎的心脏就象被人一下接一下地捅着,难受得要命。
不知道过了多久,锦布掀开,江华和赵铁收回手。
“江华,你的这个价格低了点。”
赵铁崩着脸,“这玩意到底值多少钱,我们心里都有数。这几年市场里和佛沾边的玩意价格都红火得很,就算是清三代没落下字号的佛像,只要是精致一点的价格都得大一千几百万,鉴真手抄佛经远不是这些佛像能够比的。”
“呵呵呵。”
江华笑着点了点头,“你说得在理,只是我觉得刚才出现的价已经不低,这样吧,我在刚才的那价格上再添一成,成不成你来定。”
赵铁摇了摇头说,“不行,太低了,还没有到别人给我的底价。”
“哈!”
高岛菊次郎一听赵铁这样说,马上就笑了起来,“赵先生,现在我可以看《大涅盘经》了吧?”
赵铁看了看江华,发现江华没有改变主意的意思,就点了点头,说,“行。”
“江老板,《大涅盘经》给我看一下吧。”
高岛菊次郎得意地看着江华伸出了手。
《兰亭帖十三跋》被截胡后他一直耿耿于怀,现在好不容易有机会“消费”一下江华,当然不会放过。
江华把手里的《大涅盘经》递给高岛菊次郎,没有说什么,脸上也看不出来什么表情。
高岛菊次郎顿时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不过当他把《大涅盘经》拿上手后,就再顾不上别的——古董文物贩子,最主要的还是赚钱。
深深地吸一口气,高岛菊次郎压着有一点激动的心,打开《大涅盘经》。
“没错,这是硬黄纸,纸质和手感,都是唐代的特征。”
“这字……是鉴真的……这是孝谦的章……没有错……”
高岛菊次郎瞪大双眼看着手里的大涅盘经》,嘴皮子轻轻地颤抖,接连不断地嘀咕着,慢慢地双眼呈现出迷醉的神色。
“咳!”
赵铁轻轻地咳了一声,“高岛菊次郎先生,你看得怎么样?”
高岛菊次郎身体一抖,回过神来,“这个……赵先生,这……时间也太短了,我想……”
赵铁摇了摇头,说,“高岛菊次郎先生,事实上你已经看了一个来小时。”
“啊?已经看了这么长时间了……”
高岛菊次郎专门替东京大博物馆收购古董,眼力自然非凡。
手抄佛经的鉴定和书画其实是一样的,一看材质,也就是用来书画的纸,是不是对得书画家生活的那个年代,二看风格,历史上有名的书画家,都有自己独到的风格,再高明的作伪高手也无法模仿的百分之一百;三看历史,书画家的作品是不是有来源,也就是说以书画家的生活经历来看,是不是会产生这样的作品。
《大涅盘经》高岛菊次郎并没有看出什么漏洞,十有八九是真的。不过他是老江湖,此时当然不会马上就点头。
“赵先生,这《大涅盘经》我想找人来鉴定一下,如果是真的……”
赵铁挥手打断高岛菊次郎的话,还伸手把《大涅盘经》拿了回来,“咱们买卖古董的人都知道,玩意摆在面前,自己上手,看得明白就买,看不明白就不卖。”
“《大涅盘经》现在就搁在你我面前,想买就出价,不想买就拉倒。”
“找人鉴定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高岛菊次郎没有退让,坚持说,“不可能所有买古董的人都是鉴定大师。”
赵铁点了点头,说,“是的,你说得没有错,如果你今天带着人来了,我自然是无话可说,又或者我们另外约了时间看东西,你带个人来,没有问题,只是如果你现在想买那就别说什么找个人来鉴定的话。”
高岛菊次郎张了张嘴却是没有办法反驳赵铁,圈子里的规矩就是这样的。
虽然相信自己的眼力,但为确保安全,还是再找个人来鉴定比较妥当,当然,如果能够送去专门的机构进行碳检测确定年代,最好不过——只要检测确定《大涅盘经》纸墨等都是唐代的,那就确真无疑。
问题是赵铁连马上找个人来鉴定都不同意,送去鉴定机构就更加不可能。
现在出不出价?
高岛菊次郎瞄了一眼已经拿在赵铁手里的《大涅盘经》,犹豫起来。
现在出价有风险,但不出价很有可能错过《大涅盘经》,赵铁一定会把消息放出去,知道的人多了,竞争也大,那个时候价格一定会抬得很高,更加不用说还有起哄抬价的,最后卖出现什么样的价格真的是不好说,落不落得自己手里也难说,华夏有钱人太多,愿意出钱的人也多,这样的事情几天前才发生过一次。
高岛菊次郎不由得看了一眼江华,《兰亭帖十三跋》就是被抢走的。
宝荣斋里安静下来,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
第二十六章 步步紧迫
“看来……高岛菊次郎先生对《大涅盘经》没什么兴趣了。”
赵铁看了看时间就把《大涅盘经》收回到包里,看向江华,“江华,那我就先走了。”
“嗯,好的。”
江华轻轻地点了点头,“赵铁,老规矩,如果这玩意玩的是拍卖的话,必须得要通知我。”
拉纤买卖古董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一个买家接着一个买家,上一个看了不想要,就再找下一个买家,直至成交为止,赵铁得到《大涅盘经》后先来宝荣斋,江华不要才轮到高岛菊次郎。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找几个都想要买家聚一起出价,价高者得,按照圈子里的规矩,赵铁如果最后选择这样方式,是必须得要通知江华,当然如果赵铁还是一个买家一个买家地找人,这事情就和江华没什么关系了。
“行!”
江华急用钱,赵铁就想着迫高岛菊次郎现在就出价买下《大涅盘经》,省得夜长梦多,现在看来是没有办法,高岛菊次郎这样的老江湖就算看上了也不会轻易出价。
江华估计也看出这一点,配合得非常好,马上提出现“要求”——一旦换了交易方式就得通知,这话其实是说给高岛菊次郎听的,意思是说很有可能会找几个人拍卖,那个时候再邀请高岛菊次郎就不显得突然。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一定会通知你的,这规矩我不会忘记的。”
挥了一下手,赵铁站起来向外走去。
“慢!赵先生请留步。”
高岛菊次郎牙一咬,站起来伸手拦住赵铁。
“哦?”
赵铁停下脚步,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松了一口气。
“赵先生,我……是不是能够再看一下《大涅盘经》?”
赵铁犹豫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说,“行,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就半个小时。”
江华把重新装了水的白铁壶子搁在黄泥炉子上,水开后烫了杯子,开始泡茶。
“江华,不好意思了。”
赵铁看了眼正在看《大涅盘经》的高岛菊次郎,说,“这事情如果成了,按照规矩……”
“赵铁,这话就不用说了,不外乎就是借个地方谈笔生意,凑巧高岛菊次郎在我这里,下回有好东西先拿给我看看就好了。”
江华心里暗暗好笑,赵铁这真的是把戏演得十足十。
古董圈子里有很多老规矩,其中有个就是借别人的地盘做买卖,一旦买卖成了就得要付点抽头。
两个人现在是配合着迫高岛菊次郎现在就买下《大涅盘经》,赵铁连这话都没有忘记说,这绝对就是老江湖才有的本事。
江华和赵铁喝了两杯茶,聊了会圈子里的事情,时间就已经差不多了。
“高岛菊次郎先生,你看得怎么样了?”
赵铁放下手里的茶杯,看向高岛菊次郎,“要还是不要,这回你得给我个准信。”
高岛菊次郎依依不舍地放下《大涅盘经》,抬起头来看向赵铁,说,“赵先生,不瞒你说,我是真想要这《大涅盘经》。”
“我们都是圈子里的人,不用说也知道这玩意便宜不到哪去,以千万为单位计算的东西看几眼就要决定买不买,这实在是……有一点为难人了……”
赵铁脸越崩越紧,他怎么可能会听不出这话里的意思其实就只有一个,东西我想要但是价格不愿意出太高——这玩意太贵了,看几眼就决定买不买,实在是让人不放心,要不你给多一点时间,我找几个专家鉴定鉴定?
“高岛菊次郎先生,这事情至此为止。”
赵铁吐了口气,再一次打断高岛菊次郎的话,“刚才我已经说得非常清楚……”
“赵先生。”
高岛菊次郎站了起来,向着赵铁鞠下躬,说,“请你务必先听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好,你说吧。”
赵铁轻轻地点了点头,如果不是江华急着要钱又说过《大涅盘经》要卖给高岛菊次郎,他这个时候绝对是拍拍屁股走人——《大涅盘经》这玩意不管在哪都能够卖出价钱来。
“我愿意先支付一笔十万元保证金。”
高岛菊次郎看着赵铁,“条件是你必须得要给七天的时间,我要找个专家来鉴定,如果决定要买,具体价格我们再商量。如果我决定不要,保证金就归你,赵先生,你觉得怎么样?”
赵铁没有马上接话,右手不自觉地在沙发护手上轻轻地拍着,心里飞快地琢磨着高岛菊次郎提出来的这个办法。
高岛菊次郎有一点紧张地看着赵铁,这是他刚才想出来的一个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