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因为如此,杨名高等人才会设法在路上伏击明军,结果这支明军还是轻而易举的将堵口子的清军击溃,从而全身而退。那一战之后,他们也没有了别的办法,毕竟怎么作战最终都得由野战来定胜负,现在他们没办法困死明军,打更是打不过,只能一路南逃,能逃回福建多少是多少了。

  临近仙霞关,杨名高等人便在一个晚上带着精锐部队弃军而逃,把大队的清军留给了明军。

  对于这份礼物,李瑞鑫很不满意,他想要的根本就不是这些绿营兵,而是杨名高他们所在意的仙霞关。于是在发现了这一切后,明军便驱赶着这数千战兵和数千辅兵组成的万余清军继续向南,甚至是驱赶着他们向仙霞关发起攻击。

  杨名高等人出兵之后,为求稳妥,这里一直由福建建宁府的绿营兵来守御的。杨名高等人逃回仙霞关之后,立刻下令用大石封死关门,防止明军驱赶溃卒杀入,而事实上也证明了他们的经验不负于宿将这个称呼。

  六月中旬的几个黄昏,仙霞关的关门外,无数的清军冲击着关门,被城头上的清军用滚木礌石和各种守具攻击,绝不敢,也无法将关门打开,放这些清军入关,因为他们很清楚明军就在不远处窥伺,只要一开关门他们就会驱赶溃兵冲击仙霞关。可是即便如此,这些清军却不敢回头,因为北面的道路上,明军对他们更是只有一个杀字。

  “马得功,老子从北直隶就给你卖命,现如今你就这么对我们,你就不怕死后下地狱吗?”

  “杨大帅,求你了,打开关门,救救我们吧。”

  “当年屠邵武的报应来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王之纲你这狗贼,老子在下面等着你!”

  “……”

  痛苦哀求,声声怒骂,犹如杜鹃泣血一般,响彻于仙霞关的关门外。数日后,溃军几乎都被关城的守军杀光,活下来的则直接进了明军的俘虏营,随着明军返回江山县城。

  只是此时此刻,仙霞关外横尸遍野,血流成河,野狗、豺狼、乌鸦纷纷从山林中跑出来享受这难得的盛宴,而关城上的清军却依旧不敢将大石移去,出关埋葬这些清军,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明军到底有没有真的如他们所说的那般离开。

  ………………

  由于明军用沉船的办法堵塞了航道,钱塘水营只得弃船而逃,在登上衢江上的那些舰船后便顺流而下,以便尽快返回杭州。

  此番围剿,钱塘水营乃是将满盘棋子盘活的关键,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这点,无论是运送汉军八旗大军,还是突破兰江方向,亦或是压制住衢州的明军水营,他们都做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极致。这一战败了,其实与他们的关系并不是很大,尤其是舰船损失近半,水左营游击阵亡更是证明了他们是有多么的尽力。

  但败了就是败了,受罚估计还会有,但是也得看他们在后续防范明军可能对杭州造成的威胁的上面表现如何来决定,这是钱塘水师的众将普遍的认识,而想要发挥作用,首先就得回到杭州,这也是必须的。

  一路顺着水流向东,钱塘水师没有遭到任何抵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明军的水营已经不存在了,不是被他们打沉了,就是自己沉了,所以直到兰溪前始终时没有任何波澜的。而对他们而言,只要进入了兰江,继续顺流而下,很快就可以返回到清军的占领区。

  距离衢州的明军越来越远,距离家越来越近,可是待他们拐进兰江后,才发现明军根本就没打算放他们回去。

  兰溪以北一段较窄的河道上,明军拉起了一条铁索拦住了去路,钱塘水营水右营游击当机立断用几艘大舰强行将铁索冲开,可是在付出了这几条舰船之后,他却发现在外淤洲、溪滩背等江心洲上面皆有明军拉起的铁索,而明军则就在不远处等着他们。

  弃船是不可能的,弃了船他们在陆上还能跑得过明军的步骑?眼见于此,水营的这个游击只得下令让各船强行突破,最后总算是突出了重围。

  可是再回头,水营的游击哭了,就剩下了五条小船,曾经纵横钱塘江的钱塘水营彻底完蛋了。

  ………………

  冲破衢江防线后,陈文帅军一路追杀,撵着那些清军屁股一路直追。对此,数万清军却没有人敢回头迎战,为大军殿后,只能不断的丢下掉队者,甚至就连常山县城和玉山县城都没敢固守。

  清军在恐惧的驱使下一路向西,不断的缩水,从最初的近六万大军,到了广信府时还剩下一万多人,剩下的全都丢给了明军。

  李本深完成了洪承畴的嘱托,成功的守到了半个月,但是这半个月其实他们只是在衢江那里守了一天而已,前面十来天和后面的这几天全是在路上跑,完全是凭借着路途的遥远来把时间凑够了的。

  对于这些,洪承畴没有说什么,只是派出了骑兵为他们殿后,将这些清军的幸存者放进了广信府的城池。

  广信府清军势在必守,但陈文却没有将其攻陷的办法。不只是火炮跟不上追击那么简单,出现在他眼前的这座广信府的府城外修建起了一座复式棱堡,看上去好像比如今的安华镇棱堡还要易守难攻,正与广信府的府城形成掎角之势。

  陈文不知道洪承畴是怎么做到的,是从北京招来的耶稣会众,还是从澳门招来的葡萄牙人,反正棱堡已经修建完成了,他手中的实力根本奈何不了确实是实话。

  眼见于此,陈文摆了摆手,一个明军的骑兵策马而出,拽着一个衣甲华贵的清军便冲到了城下,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其一刀格杀,砍了脑袋下来带走,随后向城头射了一箭便扬长而去。

  箭上绑着一封布条,上面写着此人的身份,分明是“一等精奇尼哈番,汉军镶红旗固山额真石廷柱”。抛下了这些,明军便在狂笑声中扬长而去,向着广信府东南的永丰县行进,因为那里距离平江伯张自盛的临时根据地不远,而陈文也已经准备去和张自盛谈合流的事情了。u



第一百一十八章 地裂

  明军针对广信府永丰县的攻略极其顺利,甚至只是明军的前哨骑兵抵近到城下时城里面的文官、守军就纷纷器械投降,根本不敢生出丝毫的抵抗之心。

  攻陷了永丰县之后,陈文便与平江伯张自盛展开了会盟,张自盛对于合流的事项并没有什么异议。

  从他们去年能够自清军的包围圈中脱身开始,就是趁了陈文崛起于浙西南的势头,这一年下来江西清军始终没有时间去围剿他们这支兵不广、地不险的明军势力,其原因也是在于陈文给清军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大都了清军根本已经顾及不上他们这种小规模的抗清武装了。别的地方他不太清楚,但是在江西,他算一个,临近不远的九仙山杨文算一个,就连赣西的云霄山抗清义军在这两年的攻城略地也或多或少的沾了浙江明军的光。

  可是现如今,洪承畴的四省会剿虽然失败了,但是清军在江西的兵力却是前所未有的雄厚,而且很可能还在日后还会进一步的加强。以着洪承畴的赫赫威名,以及他打听到的这些军队的背景,即便是暂且要保持守势,也不可能再放任他们这些有能力造出些声势的小股武装继续存在。

  与其到时候落魄了逃亡浙江,寻求庇护,还不如趁着手中实力未损谈妥了合流的事情为妙。

  张自盛的加入对陈文而言乃是个再好不过的事情,这支武装有万余人之众,虽然绝大多数的都是老弱妇孺,但是男丁怎么也有两三千。其中多有江西的读书人,完全可以用来加强占领区的统治和各部监军官、军法官以及参谋官的缺额。而那些普通的男丁,按照浙江明军的选兵标准,一千余人还是能挑出来的。

  这些战士大多都是与清军周旋多年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只是其中的一些习气必须纠正过来。不过对此,陈文也已经与张自盛表示了打散重新组编的计划,张自盛没有任何异议,丝毫没有将这支武装当成自家的私有,甚至对成为陈文的部将还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期待。

  张自盛是第一支主动投效的抗清义军,陈文自然不会亏待了他,按照计划会组建起一个战兵营来由这位平江伯担任指挥,但是要等他在讲武学堂完成了学业才行。

  相较之下,九仙山的杨文虽然也在永丰县地界,但是对于与浙江明军合流却持反对态度,甚至是张自盛通过黄道周的幕僚周天吉的关系都没能将其说服。只是礼貌性的表示了一番对陈文的赫赫武功的钦佩而已,其他的则一概免谈。不过,周天吉倒是专门前来与陈文说明了状况。

  这个杨文当初是受到清军的欺压而举族上山的,当时九仙山上的明军首领是侍郎詹兆恒的部将黄魁宇,杨文上山后对其多有欺压,“以文等穷窘来归,奴隶待之,又淫其家室”闹得影响很坏,完全是一副占山为王的架势,反倒是失了抗清的本心。结果周天吉和杨文合谋将其杀死,由杨文领了这九仙山义军之首的位置。

  此人因黄魁宇一事对明军始终抱有怀疑的态度,又兼九仙山营寨、城堡、栈道已成,地势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之称使其并没那么大的不安。当初与张自盛之间的盟约也不过是引以为援,以防被清军围死罢了,此间率众加入明军,却也是千难万难之事。

  据张自盛了解,九仙山义军的首领便是杨文、杨武兄弟,另外兼有黄道周的幕僚周天吉和广信府本地的一个逸宦徐敬时作为谋主兼主持庶务,坐拥九千之众,这些年在广信府声势不小,本地的贪官污吏无不畏惧三分。

  事实上,若非陈文的出现,九仙山义军在历史上于永历六年开始调集了浙江、江西和福建三个省的部分机动兵力将这里团团围困,结果耗时两年都没有攻陷,最后还是因为一个意外导致了杨文身死,清军借“山寨无主,先后蚁降”才平定了九仙山抗清义军。

  对于这支抗清义军,陈文并不打算强求,至少暂时没有这个打算。强扭的瓜不甜是一回事,此番打碎了洪承畴的四省会剿,其实他自身受到的内伤也很是不轻,总要花些时间来养好伤,将胜利果实消化干净才行,哪有时间和精力理会这种心不甘、情不愿的势力。

  十来天之后,掩护着张自盛所部明军,陈文率领浙江明军主力返回到了衢州,只是在玉山县留下了神塘营便结束了对江西的攻略。

  明军撤军的同时,始终作为陪衬,连点儿存在感都没有的东线清军也完成了这一次旨在耗费台州、温州两府有限仓储为目的的野营活动,从处州府的地界撤回到了台州和温州。至于青田县,则继续由处州绿营残部来把守,反正他们是要带着部队回家避暑了。

  无惊无险的退回到了温州的地界,马信便率军返回台州,此番明军声势浩大,台州空虚已久,十有**会再跳出来一些抗清义军,对于地方的稳定很是不利,须得立刻回返以震慑地方。

  与温州副将胡来觐道别后,马信便启程回返,随着交情日深,从胡来觐的口风里,马信很清楚这个同僚似乎对这一番的静坐还有些不满足,但是一旦联想到汉军八旗都打不过浙江明军的传闻和神塘源之战时的亲历,他也不敢冒出什么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