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想到此前彭仁浩对通莱的再三忍让和退缩,凡是有一定政治觉悟的人都敏锐的意识到,果敢特区的风向要变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之后不久,沈佩绂发布了自己作为特区主席和同盟军总司令的第一道命令,其主要内容是,为了加强果敢特区的和平安定,对抗缅甸政府的部分野心分子,因此果敢特区政府及同盟军与果敢共和军合并。
合并后新组建的政府仍叫果敢特区政府,但不再同时采用掸邦第一特区的称谓,由沈佩绂任主席,庞文澜则任名誉主席。特区政府下属的军队正式名称为果敢共和军,不再采用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的名称,由庞天宠任总司令,庞劲东任副总司令。
如果彭仁浩泉下有知,就会惊讶的发现,沈佩绂在这些年来瞒天过海,背着他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就是,培养了大量的亲信,并将之安排到了特区政府和同盟军的所有重要岗位上。至于彭仁浩的人马,则都被巧妙的安排了闲差。
其实沈佩绂纵然很是高明,而且极为有耐心,用了很长的时间慢慢达成自己的目的,但这些事情操作起来仍然会露出许多痕迹,只是从来没有引起彭仁浩的重视。
归根结底的原因在于,彭仁浩过于信任沈佩绂,放手让他做任何事。而且错误的认为,沈佩绂培养起来的力量都是忠于自己的。当沈佩绂的人马与自己的亲信发生冲突的时候,例如共同争夺一个要害岗位,彭仁浩竟然采取了超然的态度。
结果,沈佩绂所作的这些事情,在特区政府和同盟军内部,没有遭到任何反对。一些仍然忠于彭仁浩、或是持有异议的人,清楚的明白如今已经自身难保,所以都采取了缄默的态度。
不过为了保持内部的安定团结,新政府对原特区政府和同盟军的官员,都做了妥善的安置。这些人发现自己比从前的权力和影响更大了,待遇也提升了,规模和人数翻了一番的政府和军队,给所有人未来的发展都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于是也都慢慢接受了这种新局面。
至于普通老百姓,则早已见惯了城头不断变换的大王旗,所以对这种变化并没有特殊的感觉。只要自己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他们并不在意政府是由哪些人领导的。
新的果敢共和军糅合了三股势力,来源各不相同的士兵们急需重新进行整编,而这个工作就是由庞劲东负责的。
很多人把整编部队想得很简单,以为就是把一些来自不同地方士兵编在一起,然后给他们指派几名军官。其实事情根本就不是这样简单,尤其是面对一支多民族部队的时候。由于庞劲东把自己带来的第七军团的三个连也编了进去,再考虑到果敢共和军内本来就有国际雇佣兵,因此现在的果敢共和军事实上还是一支多国部队。
这样一来,所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幸运的是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虽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然而只要是成长在多民族聚居地区,多少都会讲其他民族的语言。这些士兵普遍来自果敢和滚弄地区,由于果敢人重视教育且影响力较大,所以果敢语——也就是汉语——成为了通用语言。但他们讲的汉语是方言,而且夹杂了大量的当地词汇,结果来自中国北方的第七军团士兵根本就听不懂。这些士兵讲的是北方官话和标准普通话,果敢共和军的人虽然普遍能够听懂,但是会说的却没有几个。
庞劲东采取的对策,是在各民族中大力推进汉语普通话教育,士兵们每天要接受两个小时的文化教育,其中至少有一个小时是语言方面的。不过基于一种沙文主义情绪,庞劲东只是有限度的允许中国士兵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并没有予以鼓励。
其次的问题是官兵关系的,因为所有官兵彼此间此前曾经有过上下级关系,所以就会因之产生一些恩怨,是在进行整编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的。彼此熟悉的官兵互相配合得比较好,但编组在一起却容易形成派系。但是如果完全打乱重新编组,形成战斗力就需要有一个过程。
事实上,原来的果敢共和军内部就有派系,例如分别忠于庞天宠和庞天啸的人马,如果庞劲东不能将这个问题处理好,新的果敢共和军的派系可能更加复杂。老共和军的、二零六团的和同盟军的任何一方人员,都必然与自己过去的同僚走得更近一些,而对于另外两方的人抱有一种潜在的抵触。
这就需要庞劲东在既保持一定战斗力的同时,又能够彻底打乱原有的人员编制。
这种派系是基于各自出身的,还有一种可能出现的派系是依据民族的,这就是庞劲东需要解决的第三个问题——民族问题。
果敢共和军的各个民族之间,并没有太大的民族矛盾,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如果将同一民族的士兵编组到一支部队,那么这支部队必然会非常团结,而且能够发挥最大的战斗力,但是却容易形成以民族为基础的派系。
果敢共和军内部只要出现一点摩擦,任何一个派系都有可能揭竿而起,拉出去另立山头。庞劲东在前思后想之后,决定宁要一时的混乱,不要长久的隐患,因此决定不留下任何可能形成派系的基础。
为了最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庞劲东几天来忙得脚打后脑勺,忘记了白天和夜晚的区别,更顾不上按时吃饭。
在略微有一点闲暇的时候,庞劲东会佩服叔祖的深谋远虑,不仅多年来一直与德钦巴丹暗通款曲,更加高明的是在彭仁浩身边安插了一个如此了不起的卧底——沈佩绂。
兢兢业业的沈佩绂一直努力着,完全依靠自己的才能从基层干起,直到坐上了如今的位置。而且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放弃,从没有产生过消极畏难的情绪,更没有动摇立场叛变,这个卧底一做就是二十多年。
第四十八章卧底
庞劲东扪心自问,发觉这种耐心和毅力是自己都不具备的,因此每当想到这些,庞劲东就迫不及待的想要见见沈佩绂其人。
合并后的特区政府仍在原处办公,新的果敢共和军的总部却设在了长箐山。隶属于同一个政权领导之下,政府和军队之间的往来十分频繁,因此庞劲东随时都可以见到沈佩绂。但这种因公见面只停留在表面,庞劲东并没有机会深入了解沈佩绂。
这种机会很快就来了,就在庞劲东完成整编工作之后,庞文澜安排了一次小范围的聚会,除了沈佩绂之外,在场的都是庞氏家族的人。
当庞劲东发现这一点的时候,立即在心中涌起了一种感觉,那就是沈佩绂与自己的家族有血缘关系,而这个推测很快就得到了证实。
庞劲东曾经仔细打量过沈佩绂,这是一个身高中等,略有些瘦削的中年男人。长得浓眉大眼,乍一看之下,给人种很憨厚的感觉。只有当他一个人独处的时候,目光中会间或闪过狡狯,但是转瞬之间就会立即收起。由此可以看出沈佩绂的城府极深,而且非常善于隐藏自己。
直到沈佩绂和叔祖、伯父们站到一起,庞劲东猛然发现,沈佩绂的容貌与叔祖很像。
只见沈佩绂走到庞文澜的面前,深深鞠了一躬,毕恭毕敬的问候道:“爷爷好!”然后又向庞天宠鞠了一躬:“爸爸,最近军内的事务太多,不要太过操劳!”
庞文澜拍了拍沈佩绂的肩膀,夸奖道:“我的好孙儿,这一次你可立了大功了!”
庞天宠则笑了笑,告诉沈佩绂:“现在有庞劲东给我帮忙,我轻松了许多!”
庞劲东听到这番对话顿时明白了,沈佩绂何以对果敢共和军保持着高度的忠诚,并且宁愿牺牲自己二十多年的光阴,以达到庞文澜的目的。
庞文澜拉着沈佩绂的手,走到了庞劲东的面前,介绍说:“现在给你正式介绍一下,这个沈佩绂本名叫庞仰岳,是我的长孙,你大伯庞天宠的长子,也就是你的堂兄!”
庞劲东急忙与沈佩绂握了握手,略有些尴尬的说:“对不起,咱们见面这么多次,刚刚才知道原来你是我的堂哥!”
“这不怪你!因为大家没有事先告诉你!”沈佩绂急忙摆了摆手,又笑了笑。
或许是因为知道沈佩绂是大伯的儿子,庞劲东这个时候开始发现他与大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说,两人的面色都有些阴郁,很少流露出笑容。就算是笑起来,也给人一种很生硬的感觉,尽管他们的笑是发自内心的。
庞文澜告诉庞劲东:“知道这件事的人,总共也没有几个。因为事关重大,所以必须高度保密,现在告诉你也不算晚。”紧接着,庞文澜伸手为沈佩绂整理了一下头发,声音有些显得沙哑:“这些年,委屈你了……”
说着,庞文澜的声音略微哽咽起来,目光中所流露的,尽是对沈佩绂的痛爱。
庞劲东本来很想知道,自己的这位堂兄是怎样被派到特区政府卧底的,但是看着眼前的场面,却又有不忍打扰这对祖孙。
就在这个时候,庞天宠招呼大家:“饭菜准备好了,入席吧!”
庞家的人基本上都到齐了,除了庞天彪和已死的庞天啸,虽然庞天彪保住了一条命,但也被彻底打入冷宫了。席间大家都装作没有发生过任何事,似乎忘记了这两个人,气氛倒是也很热烈。
在往常的时候,这种场合都是庞无双尽情表演的舞台,但是在上次的插嘴之后,庞天啸显然狠狠的教训了她一顿。结果她乖乖的坐在那里,一句话都不敢说,只是可怜巴巴的看着庞劲东。
庞无双这个堂妹经常让庞劲东感叹,人与人之间是多么的不平等,即便是在同一个家族里面、同样作为晚辈,彼此间得到的待遇也有很大的差别。
酒过三巡之后,庞劲东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疑问,向庞天宠当面提了出来:“大伯,我想知道,堂哥是怎样被派到特区政府的!”
庞劲东的这一个“怎样”,实际上包含了很多问题在里面,既有为何当初要做出这样一个历时太久又难确定成败的决定,也有沈佩绂是怎样伪装成为一个普通的果敢人。
庞天宠看了看自己的父亲,似乎有些犹豫。过了一会,他告诉庞劲东:“还是让你四爷爷说吧!”
“好!”庞文澜点点头,缓缓的说:“就让我来说,因为这个决定当初是我做出的!”
当年庞文澜所面对的局势,曾经一度十分的艰难,甚至让庞文澜做好了随时全军覆没的心理准备。
庞氏家族世代戎马,其家风一直都在教导,有志于马革裹尸的军人才是真正的军人,也是一名优秀的军人。庞文澜久受这种家风的熏染,自然也是甘愿醉卧沙场的,但是这不代表他没有自己的想法。
有一句名言说得很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军人的死也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区别。英勇抵抗外来侵略,为国人争取自由与幸福的,自然就属于前者,他们能够树下千秋楷模;而那些为了某个党派或某个领袖的一己之私,在内战的战场上耀武扬威的,则就属于后者。他们纵然一时风光无限,最终也会被历史所湮没。
庞文澜想要做的自然是前一种,就像自己的两个哥哥一样,慷慨悲歌,勇赴国难。但是现在却是做了残兵败将,跑到别国的土地上,被人家的政府军和其他武装势力消灭。如此死的不明不白,甚至可能还会成为后世笑柄,是庞文澜实在不情愿的。
虽然庞文澜毕竟不能独自一个人偷生,扔下一起征战多年的弟兄,舍弃那些来投奔自己的人。但是他却也动了一些念头,那就是打算为果敢共和军和自己的家庭,保留一点血脉。
恰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