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喜书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骠骑-第3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娃啊!我可怜的娃啊!我老婆子不值得救啊,你还小,我老婆子真是造孽哦……”
知情的人默默走过她的身边,她身边趴着的年轻的抗联战士为了不使手雷炸到老太太,自己飞身趴到即将爆炸的手雷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作为最高指挥员,马迁安毋庸应该变得铁石心肠,他忍住自己的感慨,冷静的下达撤退命令,“搜集大车,转移伤员和烈士遗体,火车站集合!”
镇子内的枪声平息了,一股股抗联部队迅速从各个分战场撤出,向火车站的方向集中。李凤山从远方杀回又一次路过中心地堡,看着四分五裂还冒着浓烟的钢铁堡垒,不禁愤愤的对着它唾了一口唾沫。
“呸!***!”
这个地堡夺去了抗联9条人命,直到李凤山领人不管不顾冲上前去,用数支火箭筒对准枪眼儿猛轰,才拿下了这个顽固的碉堡。
经过地堡的李凤山走出十数步后,怒气难消又回转头吐了一口,“呸!***!”
在敌人有准备的情况下,城镇攻坚战并不好打,即使敌人是仓促准备的,他们依然拥有地利。
战士们渐渐集中到了火车站,被马迁安派出去到北方搞破袭的列车已经开回,车头呼哧呼哧喷着水汽趴在铁路上。
镇北的破袭非常顺利,20公里处一处涵洞被彻底炸毁,要修复它最少需要2天工夫,暂时间北安的伪满11旅步兵团剩余的2个营是赶不过来了。
安滨纵队的10支队和13支队联手作战,在极短的时间内拿下本地的三县两镇,对身处哈尔滨的野副昌德的震动极大。
正手忙脚乱调兵遣将支援遭袭县城的时候,“不幸”的消息接二连三传到耳中,令他头痛欲裂恍惚黯然。
野副昌德对小兴安岭抗联的封锁线,是以绥化至佳木斯铁路和绥化至北安至黑河铁路为基础构建的。沿铁路线上的城镇都有其重兵把守,丢失哪一环都意味着包围圈被打破。
但所谓重兵,各城镇的驻军也只不过是比平时多出一倍而已,总而言之围剿抗联的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动用数万大军一起出动,要做的准备工作千头万绪,繁不胜繁。
名义上野副可以动用11万各种武装力量,但这些武装力量平时也在各地驻扎,起着镇压平乱的作用,即使遵照野副昌德的命令,也不可能倾巢出动,原驻地还是要留人看守的,这就使野副昌德的兵力打了折扣,机动兵力不足。
前几年搜剿抗联的好时机是冬天,只因为这个季节抗联缺衣少食战斗力弱。可今年的情况不同,几次战斗下来,野副昌德并没有发现抗联面黄肌瘦饿着肚子打仗,也没见他们穿得破衣烂衫,身上棉花飞扬。这证明寒冷的冬天也不可能成为一方的优势了,在天气状况上,双方拉平了条件。
其实野副昌德心里最明白也最看重的战备通道根本还未建立,即使他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能力快速投送到山里,抗联都是飞毛腿,打完就跑根本不会等你援军到了再和你打过。
如果战备通道建立了,野副有信心依据深入深山的公路挤压抗联的生存空间,现在么还不行。
从华北冈村宁次大将那里“讨”的劳工还未到齐,只陆续到达3万多人,还差的远。况冬天也不是进山修路的天气,要想修路只有等到春天到来冰消雪化之时。
抗联闹的真不是时候啊!野副昌德手拄头颅重重的叹着气,琢磨着如何救援遭袭的县城,如何抓住出山的抗联。
电报依然雪片般的飞来,野副昌德的脸拉得越来越长。电报显示,不仅滨北线上的几个地方遇袭,现在连绥佳线上的城镇和集团部落也开始遭到袭击。
难道抗联全线出动?这要多少兵力啊?抗联有这么多人吗?野副昌德陷入了云山雾罩之中。
为配合马迁安部西出滨北线作战,杨靖宇对小兴安岭中的其他几个支队下达了配合作战的命令。在马迁安对海伦城攻击后不久共六个支队纷纷派出了自己的大约三分之一的精兵,对游击区外围的敌军驻地进行了袭扰作战,他们不攻击配备强大守备部队的大型城镇,专打薄弱之敌。
一时间绥佳铁路沿线冒出了数十处匪情,且有十数处被匪得手攻破,人员损失倒不多,但损失大量伪满警察部队或铁路警护部队的装备,抗联攻心战极为厉害,他们所到之处,伪满警察部队或伪满军对他们的抵抗极为微弱,纷纷缴枪投降。
“八嘎!”野副昌德终于看不下去了,气的连拍桌子大骂不止。
参谋军官宇津孟雄站在门口踯躅着,不知道现在进来合不合适,他手里拿着两份电文,都不是好消息,而且不是小的不好消息,是大大的不好消息。
一份是关东军司令梅津美治郎的,大大斥责野副行动缓慢。另一份是急电,齐齐哈尔方面来电报说,一支抗联的骑兵突然出现在齐齐哈尔城以东2公里处,架炮轰击28师团东京联队的兵营,打死了不少人。28师团师团长石黑贞藏虽然说自己能够击退抗联,但电文里也对野副流露了不满,问他为什么能让抗联从山区里前出200公里,如入无人之境?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430章 兵临城下(1)
耿殿君率领的12支队1千3百多精兵强将已经到达齐齐哈尔外围他的路途较远,他是早于马迁安一天出动的,一路上12支队避开有人烟的地方,尽走荒凉的小路。wWw、
翻越明水县附近的小兴安岭支脉后,队伍就行进在一望无际的茫茫雪原上了,在平坦的地形下,马队稍稍加快了速度,期间甚至还走了一段明水通往齐齐哈尔的汽车路,不过还是担心这一大队人马被路人看出倪端,耿殿君又率领他们离开了大路。
第3大队是一支蒙族大队,他们是去年夏天加入的12支队,参加了马迁安组织的铁骊战斗,表现极其出色,最后关头,滚滚马队冲锋摧垮了野崎茂的中央主力阵地。
第8中队的两名指挥官巴特尔与卓力格图并辔而行,相互间低声交流着什么。卓力格图在前不久的伊春盆地围歼战中作战勇敢,手刃敌酋,战后提升为中队副中队长。
巴特尔眼一瞥,瞥到卓力格图的右手又不老实的伸到青骢马侧腹处,知道他想摸酒囊。卓力格图身上的品质无愧于勇猛、直爽、光明磊落,但他有个小毛病就是太贪杯了,作为蒙古人喝点酒没什么,但也得分时候啊!也不能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尤其是成为抗联战士以后,军纪严明,其中也涉及到关于喝酒的问题。
“嗯!”巴特尔用嗓子眼挤出一声咳嗽,意在提醒卓力格图不要打酒的主意。
卓力格图的手僵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的回瞧了巴特尔一眼。
“哎你说”,卓力格图顿了一下,思索着说道:“前几天耿支队长来咱队时好像也说了一点酒的事儿,说什么血管膨胀什么的,我没听懂但我觉着不对。”
哦,那次耿殿君来3大队跟大家闲聊,是说到一个“科学理论”,叫什么其实在寒冷的野外喝酒并不好,会刺激血管膨胀加快血速加快散热,喝酒时暖和,但喝完后会使身体热量加速流失,更容易使人感到寒冷,减弱对抗严寒的能力。
巴特尔其实也不太认同这个理论,但他又不愿附和卓力格图,那样的话不就表示承认卓力格图质疑有理了吗。
稍稍复述了一遍耿殿君的“理论”后,巴特尔半真半假嘘了卓力格图一句,“耿支队长说的,你听着就是,听说这还是马司令教他的,马司令总不会胡咧咧吧?再说了,你比人家有文化咋的?你说不对,那你给我整个对的来?”
卓力格图吱唔两声,没憋出什么话来。你这家伙!卓力格图双腿夹住马腹,侧过身体用右拳去鎚巴特尔的肩膀,巴特尔灵活的也向右一侧,卓力格图的拳头走了空。
两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学文化的问题上,他们俩人所在的部落里识字的人寥寥可数,只有部落首领巴雅和大萨满腾格尔识文断字,可他们原先也仅仅认识一些蒙文和满文,接触的书籍太少,也不可能教给部落其他子民一些“先进的知识”。
后来部落里的青壮年参加了抗联,在抗联的训练战斗的间隙,很多人从识字班学会了认字算数,在这些同胞中,巴特尔算是学习优异者,卓力格图就差一些。
“你要加紧努力了呢!”巴特尔像兄长一样劝勉着卓力格图,“抓紧时间多学点东西,我听大队长赛罕说,打完这仗就要过春节了,春节前他要考考大家,看我们都掌握了哪些新东西。”
啊?卓力格图惊讶的张大嘴巴,又要考试?考那玩意干嘛呀?又不能当饭吃当酒喝。心里的想法不知不觉就嘀咕出来了,惹得巴特尔很不高兴,遂正色劝这个壮硕的兄弟。
“上边可说了,等我们打跑了R本人,我们就要投入到国家建设中去,没文化怎么行呢?你怎么带领你的人搞生产呢?要是不识字连个嘎查?”
“真这么说的?”
“当然,那可不!”
得到巴特尔肯定的答复,卓力格图的脑筋开始转开了。嘎查、苏木、旗……,哎呀那得管多少人呐?有了文化就可以做官员?要是管一个旗,那不和王爷一样大了吗?
卓力格图忽然被自己的“雄心”吓了一跳,他以前从来都没敢想这样的“美事”,如今巴特尔的话就像一盏照进他心田的明灯一样,让他一下子看到了希望。
打鬼子、学文化、然后当旗长,让自己管辖的地方上处处水草丰美、牛羊遍地。
喔,以后再上文化课的时候可千万不能打瞌睡了!
耿殿君从后面催马小跑赶过来,大声给行军的队伍打气加劲儿,“爷们儿们!加把劲走啊!可别掉了链子让兄弟部队笑话啊!”
跑过卓力格图身边,耿殿君忽然一勒缰绳一个急停,停在卓力格图身侧,笑眯眯提醒他道:“你小子不准喝酒,别没开仗呢你就醉过去了,巴特尔给我看好他,这是命令。”
“哪能呢?我还要当扎萨克呢,多建军功多学文化,喝酒误事咱不能干是吧?”卓力格图异常认真的反驳耿殿君。
“好小子!有志气!”耿殿君一提缰绳又呼啸而去,临走扔下一句。
耿殿君喜欢卓力格图,这小伙子打仗不要命,而且时不时弄出点“小聪明”,在战场上往往解决大问题。
前面就是齐齐哈尔,12支队中有不少人都知道这座“名城”,这是北满地区最大的城了,足足有11万人口,是一个经济和军事重镇。
在这一段路上,部队整整走了半个下午加一个夜晚,天明时分在距离齐齐哈尔第一波人。
此时的松嫩平原上,地广人稀,如果不是刻意去寻找居民集聚点,有时在大草原上走上几天都碰不上几个人,尤其是在严寒的天气下,愿意离家活动的人就更少。
但不愿意离家活动的人中不包括商人,为了生计他们必须忽视天气。如果说中国的这些小生意人是为了糊口而出现在严寒的草原上,那么这些R本商社的家伙们就是因为贪婪了。
齐齐哈尔境内有嫩江、诺敏河、雅鲁河、罕达罕河、乌裕尔河等一百七十多条河流,此外,大大小小的湖泊数百个,以渔猎为生的达斡尔族,就休养生息在这里。在达斡尔语中,“齐齐哈尔”,就是“天然牧场”的意思,而这座北方的城市,也确实像一个辽阔的牧场。
在一片缓和的丘陵之间,坐落着一个达斡尔人的村落,这个村落属于半渔猎半游牧的性质,入冬后迁徙到此处准备度过冬天,首领说了,如果感觉本地好,明年他可以申请在此定居。
达斡尔人是辽朝契丹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